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4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强电对客运专线通信影响的分类、评估及其防护措施;雷电对通信影响的途径及其防护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相应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铁道部新颁布的《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标准(暂行)铁路信号电源屏》标准进行了探讨,指出与现行铁路信号电源屏部颁标准不同部分,以及暂行标准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思路。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整孔箱梁预制裂缝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客运专线整孔箱梁裂缝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控制裂缝的措施和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处理方法,为今后客专900t整孔箱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电气化铁道是单相移动牵引负荷,会造成电力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对不平衡产生的负序电流问题,需探讨减小负序电流的措施,尽量减小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负序影响。研究结论: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普遍采用换相联接的供电方式——轮换接人电力系统中的不同相。本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采用单相结线、单相V,v结线、三相V,v结线、三相YN,d11结线、三相一两相平衡结线、三相V,X结线等牵引变压器的端子标志及联接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对牵引变电所采用各种牵引变压器的换相联接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客运专线采用AT供电方式时,单相或单相V,x结线的变压器端子标志、联接方案及牵引变电所换相联接的推荐方案。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化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一次侧高压线路的接线,避免高压侧线路出现交叉连接,同时简化了牵引变电所的平面布置,节约了投资。  相似文献   
5.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HYZQ-1标段桥梁地处萧绍平原河网化地区,桥址范围内水塘河流密布,大量的水中墩台制约着施工的进度,设计方案为搭设栈桥平台施工孔桩基础及便桥通过河道,施工需投入大量的措施费用。通过膜袋围堰的运用施工水中桥梁基础,改变了使用栈桥平台投资大,使用草袋围堰施工慢、安全性差等缺点,在保证快速施工、节约成本方面为客专桥梁水中基础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新建客运专线接入既有客运专线引起既有客运专线信号工程改造的施工方案、方法和调试技术。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用全计算法计算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与传统的计算方法做比较,由此得出采用全计算法的优点,即材料用量配比准确,能更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武广客运专线泥质粉砂岩填料物理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沿线分布大量的泥质粉砂岩软岩全一弱风化物,如能将这些软岩作为填料经改良后用于客运专线路基,则将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节约投资,保护环境。而研究软岩及其改良土填料的特性以及现场填筑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结合现场试验,对软岩填料的级配改良及填筑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专线子牙新河特大桥,由于河流常年有流水,为了保障地方水系的通畅,施工的支架体系需要跨越河流,满堂支架无法满足要求,所以采用桩基础(条形基础)、钢管立柱、砂箱、分配梁、贝雷梁、模板分配梁等组成的支架体系跨越河流进行现浇施工,对现浇支架的设计、检算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