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半挂汽车列车与单体车为研究对象,应用最优控制建立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建立目标函数研究驾驶员模型参数预瞄时间的特点与操稳表现。结果表明:驾驶员模型操纵半挂汽车列车行驶时可找到最佳车速和最佳预瞄时间来提高跟踪能力与侧向稳定性,最佳预瞄时间低车速时与单体车差异小、高车速时较单体车更长。  相似文献   
2.
确定汽车轴间制动力分配试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制动力分配的道路试验方法,同时对道路试验、台架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汽车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道路试验方法简单易行,是确定汽车制动力分配的有效方法;对于交通监理部门,较适合采用台架试验方法测定汽车制动力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轿车制法规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平  伦景兴 《汽车工程》1994,16(3):182-192
本文在轿车制动性能指标及试验条件和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制动法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同GB7258相比,ECER13中关于轿车制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条件定得较为完善合理;对于法规中制动力分配的试验方法,本文在实车试验的基础上,对典型的路试和台试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文。  相似文献   
4.
对汽车列车的运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铰接角的单拖挂汽车列车驾驶员模型;对挂车制动时车辆运动状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差动控制的道路跟踪控制器,建立了基于Simulink和Trucksim的联合仿真模型,验证了双移线工况下模型的路径跟随性和行驶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差动制动的单拖挂汽车列车道路跟踪控制器,与单点最优预瞄驾驶员模型控制器和考虑铰接角的驾驶员模型控制器相比,转向过程更加平稳,提高了路径跟踪能力,降低了侧向加速度峰值,提高了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汽车制动性能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宇平  朱伯比 《汽车工程》1995,17(5):296-306,F003
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直接线制动性能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对具体的车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车道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与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比之下,在计算中引入滑移率,考虑车轮半径变化等因素,所得结果更为接近实车路试结果,用所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分析汽车制动性能,揭示出用传统方法分析时所掩盖了的一些重要现象,且为在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中综合考虑人机工程的因素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辆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推导了双拖挂汽车列车线性四自由度(4-DOF)模型和线性七自由度(7-DOF)模型,并在Simulink环境中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最后通过鱼钩工况和双移线工况仿真,与TruckSim中的复杂非线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DOF模型、7-DOF模型与TruckSim模型仿真数据均有较好的吻合度;4-DOF模型和7-DOF模型可用来设计横摆稳定性控制器,7-DOF模型还可用于设计侧倾稳定性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何宇平  张益东 《汽车工程》1994,16(4):199-206
本文在切诺基吉普车实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轿车的试验结果,对制动标准中有关轿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要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较高的制动效能,增加前轴制动力,减少后轴制动力是现代轿车轴间制动分配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过大的后轴制动力,在常遇路面上强力制动,将会导致后轮首先抱死,与ECER13要求不相符。  相似文献   
9.
何宇平  朱伯比 《汽车工程》1992,14(4):248-256
本文通过17辆典型轿车制动力分配的计算,对ZBT24和GB7258标准中关于轿车制动力分配的要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GB7258标准相比,ZBT24标准对轿车制动力分配的要求制定得更为完善合理。为了进一步完善GB7258标准,本文对GB7258标准有关轿车制动力的要求提出了修改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轿车制动性能指标及试验条件和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制动法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同GB7258相比,ECER13中关于轿车制动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条件定得较为完善合理;对于法规中制动力分配的试验方法,本文在实车试验的基础上,对典型的路试和台试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