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针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特点,结合冬奥会要求以及全国首批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冬奥赛区延崇高速沿线及周边山区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坡面类型特点,配置适合的基质类型,起到土壤重构效果;采用工程废渣为原材料,构建多孔质混凝土生态骨架基础层,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地形的修复;对周边区域进行植被调查和筛选,结合近自然修复理念,综合选择了荆条等乡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植被修复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工程废渣,实现了固体资源化再利用;工程废渣等提高了坡面基质的稳定性;多孔结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筛选的具有优良特点的乡土植物,能够将植被修复措施与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丰富了高陡边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稳定且物种多样性增加,同时植被修复模式在后期少维护,少管理,经济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赵强  叶康军 《公路》2021,(1):231-239
从城市肌理割裂的原因出发,剖析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线性交通工程建设原因造成城市肌理分割的原因。结合高速公路的路堤、路堑、桥梁等不同形态的分析,阐述了高速公路对于城市的影响,进而在缝合城市肌理视角下得到高速公路改造思路,即功能调整、形态调整和景观提升。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即东六环路对于城市副中心的分割影响,研究其改造方案。六环路改造项目结合前文的理论研究,确定了局部段入地并进行景观提升的改造思路,并分析改造后的预期效果。随着未来城市化的进程,原有高速公路对于城市的分割作用越发明显,改造项目也会越来越多,本文对于其理论的研究和六环路项目的分析可以为同类城市发展区域或同类型道路交通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参考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