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工程模型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试验是根据一定的相似原理对特定工程问题进行缩尺研究的一种方法,而模型试验成功与否的首要和关键问题是必须提出满足相似准则的相似材料。本文对国内外模型材料研究和使用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模型材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双洞6车道连拱隧道由于跨度大,断面扁平率小,施工工序复杂,隧道围岩在施工期间经历多次扰动,故使其受力条件极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特征与双洞4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双洞6车道连拱隧道洞口软弱围岩段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其施工过程中围岩与结构的应力、位移、屈服接近度等发展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对喷射聚脲弹性体防水机理、材料、工艺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从材料、机具到工艺的新型成套喷射聚脲弹性体防水技术.该技术采用超速固化喷射施工方式,具有整体无缝成膜、防水性能优异的特点,解决了在公路隧道背水面垂直边墙、拱顶均匀成膜和潮湿基面黏贴问题,能弥补目前防水技术存在的一些缺陷,为公路隧...  相似文献   
4.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南隧道和北隧道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隧址区地表建筑密集,隧道先后近接市政府办公楼等多座高层建筑、近接多座国家级保护文物单位、多次上跨下穿轨道交通并共建、多次下穿既有道路回填土层及挡护结构,隧道围岩以软质泥岩为主,隧道结构形式多样,涵盖分离式、小净距、连拱、分岔式,建设环境极其复杂,隧道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详细介绍该工程重难点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为类似交通隧道新建、改扩建及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茅隧道右洞病害分析与整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茅隧道右洞病害的现状,对病害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比较各种整治方案后,总体采用增设套拱和防水层方案进行彻底整治,对此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内外公路隧道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日益增多,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也变得多样性。笔者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理论与试验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今后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极限分析上限法在公路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极限分析法主要定理的介绍 ,针对公路边坡失稳的两种主要情况 ,详细地推导出了公路边坡临界高度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与极限平衡法的比较 ,说明了此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茅隧道右洞病害的现状,对病害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比较各种整治方案后,总体采用增设套拱和防水层方案进行彻底整治,对此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利用工程进度曲线计算评估标价,描述和控制工程进度,分析工程延期的界限,预测工程进度及监测工程施工的正常性等,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