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车辙和水损害是目前桥面铺装损害中最普遍的两大破坏形式,该文依托申嘉湖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针对混凝土桥面铺装上面层选择了三种不同级配的SMA13沥青混合料,对其路用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优的一种级配,该级配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可有效预防车辙和水损害,推荐用于混凝土桥面铺装试验路工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 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 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 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4.
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对驾驶员要求很高,为帮助驾驶员熟知山区道路的安全行车规律,本文就在山区道路车辆上坡、下坡、超车以及雨雪天气的驾驶技术进行了浅析,供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道路标线的路用性能和环保性是标线的重要性能,为了给标线选择时提供参考,对预成型标线和热熔标线进行了路用性能对比实验,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二者的环保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浸泡实验证明该预成型标线能够满足耐水性以及耐碱性要求;通过构造深度以及摆式仪实验,得到黄色、白色预成型标线、热熔标线的平均抗滑值BPN分别为98、98、78.2,将结果与规定要求长效标线带A、B级抗滑的最小抗滑值对比,看出该预成型标线的抗滑性满足要求,且优于热熔标线;通过自动车辙实验,比较每次实验的标线磨耗量,发现预成型标线的耐磨性优于热熔标线,且与标线耐磨性标准相比,预成型标线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研究还发现预成型标线不管在重金属、二氧化碳排放、粉尘及噪声污染哪个方面,相较于热熔标线的优越性都非常显著。预成型标线的路用性能和环保性能相比于热熔标线都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进行标线施划时应考虑采用预成型标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桥面铺装很多早期损坏是由防水黏结层破坏诱发的,防水黏结材料抗剪强度不足会导致面层推挤、拥包、波浪和车辙的产生。因此黏结层应当具备较强的抗剪切性能。依托浙江省交通厅项目《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沥青铺装结构研究》,选择热喷SBS改性沥青、优止水高效防水剂(水泥基)、AWP-2000沥青基桥面黏结防水层涂料三种防水黏结层材料,进行剪切性能试验,分析比较三种材料的抗剪性能,为工程中防水黏结材料的选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