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显著标志。在我国交通运输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尤其是我国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转变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σ收敛性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测算-收敛性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框架,对2001至2015年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考察期内,我国交通运输业TFP年均增长率为4.0%,累积增长率为78.6%,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2)我国区域间交通运输业TFP增长呈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空间格局;(3)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表现出要素投入(主要为资本)和TFP增长双重驱动的特点,但相比要素投入,TFP增长的贡献率较低;(4)我国三大区域间交通运输业TFP并未表现出σ收敛特征;(5)要素质量和产业结构两类因素对我国交通运输业TFP具有正向作用,相关因素的趋势性变化致使我国交通运输业TFP呈现出发散格局。  相似文献   
2.
实现运输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与有效匹配,是优化运输供给结构,增加有效运输供给,解决我国运输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运输供需主体经济均衡,对运输服务供需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供需经济均衡视角下对运输服务供需匹配问题进行了描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运输服务匹配决策过程中,要实现供需双方主体之间的满意匹配,关键在于实现运输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在经济上的统一。其次,根据运输服务供给与需求主体各自的利益准则,计算了运输需求主体对运输服务满意度和运输供给主体在自身经济性约束下所形成的满意度。其中运输需求主体的经济性要求根据"物有所值"的原则来评判,运输供给主体的经济性要求则由运输供给方式内在的技术经济特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所决定。在运输供需主体各自满意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运输服务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加权和方法进行了求解,以获得运输服务供需双方满意度尽可能大的运输服务匹配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本研究所提出运输服务供需匹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