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九岭山高地应力板岩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在建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出口左线K102+227-+243段大坍塌的处理,对高地应力板岩地质隧道的坍塌原因、处理技术和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为类似隧道坍塌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废玻璃再生利用于反光路面,可以达到环保、交通诱导或警示和景观的效果。文章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确定不同玻璃掺量混合料的配比,研究不同玻璃掺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性能提升的措施效果。应用小型浸水加速加载(MMLS3)试验,综合验证废玻璃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抗剥落和反光效果等长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玻璃掺量较大时,路用性能(高温、低温、抗水损)等指标有所下降;掺量较小时,指标变化不大;反光度随掺量变化明显增大。综合考虑性能和效果,控制废玻璃掺量,沥青混合料可以达到应用的技术要求,研究成果在浙江省庆元县54省道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彭蓉蓉 《隧道建设》2017,37(5):565-570
节理的存在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隧道围岩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若支护不及时或强度不够将会严重威胁施工安全。本文依托井冈山特长隧道,提出了基于三维重构、块体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快速分析方法,动态反馈、指导设计施工方案优化。针对中风化砂岩、Ⅳ级围岩区段,通过地质素描与统计分析,建立基于节理特征的三维重构地层模型;运用块体理论,分析隧道开挖时临空面关键块体分布、失稳形式及安全系数;提出围岩稳定性动态反馈方法,并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研究表明:开挖后围岩稳定性较差,必须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根据动态反馈明确在实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原设计方案施作锚杆支护。基于三维重构的围岩稳定性快速分析及动态反馈,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地质数据的动态采集、分析与反馈,及时依据实际开挖地层条件,动态调整支护体系,确保结构的经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