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32篇
铁路运输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新兴交通科技,如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TS)的研究和应用,以应对目前严峻的交通环境。笔者综合应用道路检测器检测的交通流量数据以及路段交通流量与路段行程时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增量加载最短路优化的方法对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技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UTFGS)中的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行车路线优化技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多尺度图像边缘检测技术在车辆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图像边缘检测的定义及现有算法的不足,并对Canny边缘检测离散准则及该准则下的最优线性滤波器进行了论述。根据边缘检测离散准则,利用数值方法求出该准则下边缘检测的最优线性滤波器及对应的平滑算子,将其与Canny边缘检测技术相结合进行边缘检测,检测出不同尺度下多幅边缘图像,并根据小尺度下图像边缘细节信息丰富、边缘定位精度高,大尺度下图像边缘稳定、抗噪性好等特点,将检测到的多尺度边缘进行融合,得到抗噪性好的精确的单像素宽边缘;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汽车特征提取,检测到完整连续的汽车边缘图像,为车型识别提供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准确检测出图像边缘,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是边缘检测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配送企业为基本单元,以层递方式进行决策管理的共同配送模式难以适应个性化、快捷化的市场要求。从分析企业分形管理的实质入手,剖析了企业分形元的结构及其活动空间,对分形元进行划分,明确了分形元的运作模式和交流机制。并基于共同配送的内涵,阐明共同配送合作机构的层次性、自相似的结构特点,最后提出共同配送实施分形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威海市现有公路网总体布局、公路等级结构分析,在充分考虑威海市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同时分析了公路网规模与国民经济、人口的相互关系,采用国土系数法、人口密度法定量预测未来规划年的威海市公路网合理规模,结合专家意见等定性:方法,给出了满足威海市发展需求的路网规模,并从公路网技术指标,宏观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鞋行适应性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铁路和公路固定线路的虚拟基准站自差分GPS定位的方法,讨论了建立动态虚拟基准站的方法及基于神经网络的虚拟基准站的结构,并对这一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实验表明,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提高,也有较强的动态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6.
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研究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对动态路径的综述和分类,提出了在我国进行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信号控制对动态路线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态路线选择模型为基础的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的实施必然对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交通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对路线诱导信息“运行时间”的估计也发生作用,影响用户对最优路线的造选择。对两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两系统相互关系模型最后给出了实际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智能运输系统GIS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简介了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选择原则和适合智能运输系统GIS的路网参数选择范围,提出了有智能运输系统的GIS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遂渝铁路即将引入达成铁路成都至遂宁段,成遂段三线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期,在保持成遂段现图行车量条件下,通过理论分析、列车运行模拟和运行图铺画,分析得出了现状达成线成遂段可提供遂渝线列车接入的富余能力、最大可接入遂渝线列车对数及对达成线现图列车开行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