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0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明山 《公路》2006,(9):59-65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为背景,针对不同海域(窄滩区、急流区、缓流区及宽滩区)典型承台套箱的设计构思进行系统评述,以期对今后类似桥梁基础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主缆缠丝拉力问题是影响悬索桥主缆防护效果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厦门海在桥主桥施工因旆工序的调整,使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三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预测所需的主缆缠丝拉力。  相似文献   
3.
超大跨径复合材料悬索桥静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非线性空气静力稳定理论及开发的程序系统,对超大跨径悬索桥领域结构的空气静力性能展开了分析与比较,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参与特大桥工程的建设实践及学习体会,就如何顺利建好、建成举世瞩目的杭州湾大通道工程问题,从工程定位、景观设计与旅游开发及环保、工程设计准则等9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有关部门及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砒霜坳隧道右线出口浅埋软弱围岩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砒霜坳隧道右线出口浅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包括地表加固、设置明洞、回填反压、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双侧壁导坑以及监控量测,取得显著成效,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蒸汽环境中快速修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裂纹和结构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加速UHPC结构刚度和抗渗性能的恢复,需要确定不同损伤程度的微裂纹在蒸汽环境中的快速愈合机制。因此,选取拉伸变形(应变为1 000×10-6,1 500×10-6,2 000×10-6)作为损伤指标,将损伤开裂后的UHPC试件分别放置在蒸汽环境中1,3,5 d,研究微裂纹在蒸汽环境中的快速愈合机制。通过直接拉伸试验、气体渗透试验和声发射分析不同拉伸变形的UHPC试件在蒸汽环境中的自愈合行为。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放置在蒸汽环境中,预裂试件的弹性模量的恢复程度随着拉伸变形的增大而减小,但依然大于预裂至相同拉伸应变的未愈合试件(放置在室内环境中)的弹性模量。刚度恢复程度随着放置在蒸汽环境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但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延长放置时间对愈合的效果不明显。采用气体渗透试验表征了微裂纹的愈合程度,结果表明蒸汽环境中的微裂纹能快速愈合,但随着拉伸变形的增加,自愈合的程度减小,表明拉伸变形越大,微裂纹越多,自愈合产物填充所需时间越长。声发射分析表明:UHPC内部发生损伤时才会产生声发射源,在重新加载阶段,对于已经愈合的微裂纹,在微裂纹的2个界面之间新形成的晶体会再次开裂,此时会检测到声发射源。然而,对于未愈合的微裂纹重新张开时,则不会产生声发射源,直至旧裂纹发展和新裂纹的产生才会产生声发射源。  相似文献   
7.
方明山 《中外公路》2015,(1):112-117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工程下部结构采用整体预制墩台、现场整体组装方案,为中国国内首次尝试。该文结合港珠澳大桥具体工程实践,系统阐述非通航孔桥下部预制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舟岱大桥70m跨非通航孔桥长12.32k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为预制空心薄壁墩、现浇承台、钢管桩基础。预制墩采用C45海工混凝土,高11.29~49.67m,根据桥面高程不同,墩身分为4类整体或分节预制,共694个节段。墩身预制施工中,墩身外模采用液压自动开合模板;墩身标准截面的水平钢筋网片采用机器人焊接;墩身钢筋骨架采用水平匹配绑扎和竖转翻身吊装对接技术;分节墩身交接面采用高精度专用模板匹配压模施工技术。墩身与承台连接时,墩身与承台之间采用橡胶防水带+环氧砂浆封闭的止水方案;墩身内腔混凝土分2层浇筑,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墩身节段间采用自锁式预应力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9.
杭州湾跨海大桥监测系统中应变传感器的优化布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感器优化布点问题是大桥监测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针对在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中应变传感器的优化布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文主要通过基于结构应变模态得到的广义应变能密度对桥梁应变传感器布点进行分析,并且综合考虑实际测试的情况,结合恒载作用下结构的应变情况,得出大桥应变传感器的布点,实现结构状态信息的最优采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增强RC梁和1片RC梁的抗剪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梁的力学结构行为变化。在普通RC梁抗剪强度理论基础上推导出GFRP/RC梁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探讨了裂缝控制问题,并提出一意义明确的裂缝宽度表达式。试验是成功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