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对供方的评价、选择 首先,必须识别工程所需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以及工程合同中有关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范围等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以唐津高速公路建设为实例,系统介绍工程物探方法服务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施工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少义  李艳军 《公路》2000,(1):9-12
介绍了7种软土地基变形监测方法,其中包括监测仪器的埋设和预埋,监测过程的实施,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及各种方法应用效果分析,部结高速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监测工程唾弃。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工程变更几乎存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本着合同优先,公平、合理,兼顾工程综合效益的原则,才能做好工程变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今公路建设已进入建设高峰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有些地方也曾出现一些足以引起公路部门高度重视的工程事故,桥梁坍塌,路面破坏,工程缺陷…等等.事故发生频繁,工程质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也就是说在施工中没有切切实实建立一套较健全且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队为非专业队伍,资质低,技术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有些工地甚至连最基本的质检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都没有.所有这些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下面就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个主题,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为切入点,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主要分析探讨一下当前公路建设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试验检测工作,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这两部古代白话小说集都大量描写了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营活动,塑造了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商人形象,可见宋元以降,商人已是我国古代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设计,与时俱进供电方式的选择目前,我们高速公路一般远离城区修建,其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场)所用电源就近取电,采用附近的农业或民用电。这种供电方式相对于高压专线供电方式来讲,一次性投资少,但由于九十年代之前,电网建设投入资金较少,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十分薄弱,农业或民用电不能保证正常供电,供电故障多及电压不稳,使供电质量难以保证。但高压专线供电,一次性投资及后期运行维护费用过大,如若将该线路建成后把这部分资产无偿划拨给电力部门管理、维护,势必造成投资浪费。就目前状况来说,农网改造刚结束,电网电压已不再偏低,停电次数又大大减少,供电质量日趋稳定,高速公路外线供电工程比较倾向于就近取电方式。高速公路负荷所需电压一般为380V或220V。所用电源从附近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规定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和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上的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招标的其他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招标人可以设标底.当招标人不设标底时,为有利于客观、合理的评审投标报价和避免哄抬标价,造成资产流失,招标人应编制招标控制上限.公路工程招标控制上限是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按设计施工图计算的,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在施工招标阶段由招标人公布,投标人的投标报价高于招标控制上限的,其投标将被拒绝.  相似文献   
9.
浅析ISO9000族标准在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供方的评价、选择 首先,必须识别工程所需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以及工程合同中有关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范围等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0.
当今公路建设已进入建设高峰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有些地方也曾出现一些足以引起公路部门高度重视的工程事故,桥梁坍塌,路面破坏,工程缺陷…等等。事故发生频繁,工程质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也就是说在施工中没有切切实实建立一套较健全且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