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9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隔震是在强烈地震中保护建筑物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磁悬浮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隔震是结构工程的前沿研究领域,与采用传统橡胶隔震支座的技术相比,磁悬浮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隔震结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的主动控制,但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隔震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 简要回顾了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磁悬浮隔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系统阐述了永磁体轨道-电磁铁、衔铁-电磁铁两种磁悬浮隔震体系的理论研究进展与隔震装置研发情况,指出了磁悬浮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中还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今后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结构隔震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评估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将Pushover方法用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鉴定.以都江堰1栋遭遇"5.12"汶川地震破坏的框架结构为例,评定了该结构在预估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等级和地震破坏等级.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基本吻合,证明采用Pushover方法能有效评估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跨翘曲屋盖结构的风压分布特征,对某大跨翘曲屋盖进行了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首先,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屋盖风压分布情况及门窗开启状态对风压分布的影响;然后,基于CFX软件平台,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该屋盖结构的平均风压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门窗开启对外风压影响较小,对内压有一定影响,开一边门窗时,屋盖会受到向上的升力,两边同时开启时,内压对屋盖有向下的吸力作用;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大跨翘曲屋盖结构的平均风压分布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较准确地反映实际风压;屋面风压分布以吸力为主,风荷载最不利位置在翘曲边缘和屋面顶部区域;来流方向为翘曲向时,风流在翘曲边缘有较大的分离,在翘曲面有较强的漩涡产生,风流绕过建筑后,在来流方向建筑两侧会伴随着分离和漩涡产生,且在背风面会形成两个大的对称尾涡,而来流方向为凹曲向时,侧面和背风面的分离和漩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FRP加固混凝土柱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混凝土轴压柱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建立了FRP加固混凝土轴压柱承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大量试验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用训练成熟的神经网络模型对FRP加固混凝土轴压柱的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通过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最大误差不超过15%,比其他计算模型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需要对接触网进行日常维护与维修,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接触网作业窗口一般分为垂直天窗和V形天窗.本文对接触网作业车V形天窗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电场监测单元的工作原理及制作方法,其电场监测单元的有效性在实际测试中得到了验证,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接触网作业车平台转向报警装置.本文介绍并论证了该装置的设备组成、工作流程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装饰造型对大跨贝壳形屋盖风荷载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某表面有螺旋形装饰条高铁站房屋盖的风压分布特征. 首先,基于Reynolds时均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表面有装饰条大跨贝壳形屋盖的数值风洞模型,以模拟屋盖风压分布,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然后,建立表面无装饰条贝壳形屋盖的数值风洞,并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将表面有装饰条屋盖和表面无装饰条屋盖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风荷载升力系数、局部体型系数和局部区域速度矢量分布方面,分析表面有螺旋形装饰条贝壳形屋盖的风场变化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表面有装饰肋条大跨贝壳形屋盖风载体型系数与风洞试验的体型系数相对误差在 ± 25%以内,风荷载升力系数偏差率在?7.1%~6.1%;表面有装饰条模型的风载升力系数小于表面无装饰条模型,最大偏差率达22.4%,设置装饰条对大跨贝壳形屋盖的整体抗风有利;设置装饰条可以使屋面大部分区域的局部风压减小0~50%,但也会使得个别区域增大2~5倍,在对局部附属构件设计时应予以重点关注;装饰肋条间有一定的狭管效应,肋条对风流的阻挡效应致使风流在肋条处有明显的漩涡产生,并使得肋条自身的风压较高,表面有装饰条屋盖会在背风面产生比表面无装饰条屋盖更大范围的尾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动力响应对其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影响,基于结构风致响应动力学理论、脉动风速功率谱密度函数与相干函数的维纳辛钦关系及脉动风速准定常关系,采用随机振动振型分解方法对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高层建筑的平均风响应、背景风响应和共振风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了沿结构高度分布的高层建筑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理论计算公式;其次,通过对理论公式中各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便于实际应用的高层建筑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简化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4个典型高层建筑算例模型,并与阵风荷载因子法(gust load factor method,GLF)和惯性风荷载法(inertial wind load method,IWL )进行对比,研究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高度小于250 m时,3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分布风力、剪力响应和弯矩响应偏差要大一些,GLF法计算结果最大,IWL法的计算结果最小,本文方法介于二者之间;当结构高度大于350 m时,分布风力的偏差在15%以内,对于剪力响应和弯矩响应的偏差在10%以内;本文方法与IWL法在剪力响应方面的差异率在–1%~18%之间,与GLF法的差异率在–12%~5%之间;本文方法与IWL法在弯矩响应方面的差异率在–6%~10%之间,与GLF法的差异率在–16%~5%之间.   相似文献   
8.
针对已有砌体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中,定性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同安全等级的差异以及定量评价法运用难度大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模糊理论等方法应用于砌体结构安全性的综合评价,结合砌体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砌体结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确定了砌体结构各子单元、子项和检查项的权重值,提出了其对应权向量的判断矩阵.最后,以某砖混结构住宅楼为例验证了所提出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砌体结构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全面反映各影响因素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定量评价子项层、单元层以及结构整体的安全等级,概念清晰,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6组共18个Z型抗剪试件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进行了全过程抗剪试验,考察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面不同处理方法对其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合面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其抗剪性能影响较大,涂刷水泥净浆的效果远好于直接浇筑新混凝土和涂刷商品界面剂,植入抗剪钢筋能显著提高结合面抗剪性能.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实际加固工程中,抗剪钢筋植入深度最好大于钢筋直径的10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强度相关的曲线的特点,采用曲线拟合方法,构造出了一个可以逼近“真实相关的曲线”的相关方程-近似相关方程。该方程形式简单,便于工程应用且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是十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偏心受压柱较为理想的承载能力约束方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