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及时转变观念 一是摒弃老旧观念。抓训练出成效首先要及时转变训练指导观念。要确立创新的思维,不能感觉老方法顺手、老内容方便、老套路熟悉就停留在老观念、老套路上,要着眼时代发展,着眼任务转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使训练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新年伊始,为读者奉上新一卷《汽车工程》。从今年开始,《汽车工程》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将有一期与读者见面。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起重大作用的产业,引人瞩目。目前中国汽车总产量在世界排名跃居第4位,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中国汽车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接头及钢筋母材的力学试验,得出结论: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的伸长率与钢筋母材的伸长率在常温至-50℃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在常温至-50℃的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论证了在北方严寒环境中使用钢筋剥肋直螺纹套筒接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碳排放效率,以探索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首先,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排放量,构建涵盖车辆、人力、能源、环境、运输效益的要素体系;然后,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odel)模型测度我国23个省会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GML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特性;最后,采用面板模型厘清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与网络规模正相关的差异化态势,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GML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特征有所差异; 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每上升 1%,碳排放效率GML指数分别提高1.906%、2.338%,火力发电比例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仍需要技术进步的推动。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提升碳排放效率的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5.
车辆事故的发生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就其损害程度来讲,可以通过驾驶员自身的素质做到“大祸化小,小祸化了”。这就要求每个驾驶员均应了解和掌握车辆遇险时的处置方法。一是不要惊慌失措在遇险情况即将发生时,驾驶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减轻事故损害的首要条件。据有关资料显  相似文献   
6.
王华  王海鹏 《汽车运用》2014,(10):23-23
(一)加强教育,强化爱装意识。车场日落实不彻底,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部分官兵管装爱装意识不强.思想上不够重视。有些官兵在装备管理上认识模糊,觉得车辆坏了有修理分队来修,只要能完成任务不出事就行。于是把每周一次的车场日当作一项软性任务来完成,重用轻保、以修代保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向外界透露: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长春、深圳、大连、成都、沈阳12座城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48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1395km。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负责人高毓才主任表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步入黄金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因此有严格的报批审查手续,目前中国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平均1km建设成本达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寒区富锦松花江公路大桥超长桩轴向承载力静载试验,实测桩顶位移与荷载、时间的关系、基桩穿越土层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以及基桩的极限承载力,以此验证初步设计桩长和检验初步设计所取的参数是否准确可靠,从而为基础施工图设计以及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提供准确参数和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京军区所属某集团军在车辆装备保障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军事斗争装备准备为牵引,以提高车辆装备完好率、配套率、战备率为目标,积极研究探索车辆装备保障规律,着眼实际打基础,落实制度抓经常。  相似文献   
10.
近期,73111部队采取统一计划、分专业组织、分片考核的方法,组织了车辆装备专业集训与考核比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