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前期识别潜在的Groan噪音,避免前期开展的台架性能试验和其他台架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试验重新开发,文章通过对Groan噪音的机理进行分析,推导出Groan噪音机理和力矩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制定出适用于Groan噪音的前期台架试验方法。文章选择两种不同的摩擦材料,按照制定的前期台架试验方法,开展了台架对比测试和整车评价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定的前期识别方法有效,台架结果和整车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见,Groan噪音可以通过文章所述方法进行前期识别,从而节省费用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塌方是隧道建设时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塌方处治的支护参数往往凭经验选取,那么凭经验选出的支护参数是否安全合理就成了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塌方体的荷载计算方法,计算中如何考虑钢支撑对喷射混凝土的加强作用,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最终基于以上四点给出了塌方体支护参数的选取方法,该方法在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兴隆山隧道塌方段的支护参数选取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隧道塌方处治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泥巴山隧道斜井洞口段施工过程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限元三维数值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手段,模拟斜井洞口段施工,分析斜井开挖对岩石受力状态的影响,以及结构本身的受力状况,提出了支护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案,为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百丈隧道左洞ZK152+433~ZK152+463段穿越流塑状富水破碎带施工时反复出现变形侵限、塌方等情况,给工程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处治措施,总结了不同处治方案和效果,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流塑状富水破碎带,加密超前支护是防止开挖时围岩出现较大变形或者坍塌的最有效措施。百丈隧道流塑状富水破碎带最终采用了每榀钢架(钢架间距50 cm)都打设一环3.5 m长?51自进式锚杆的超前支护方式,即每个断面都有7层超前支护,最终有效控制了开挖后围岩变形,避免衬砌侵限与塌方;(2)对于流塑状富水破碎带,加固围岩尤其是边墙与基底处围岩非常重要,可有效减少开挖过程中衬砌的整体式下沉。采用抛石挤淤+注浆的方式进行边墙与基底围岩加固,其效果比采用单纯注浆方式好得多;(3)对于外部荷载较明确的隧道,采用计算分析结合工程经验的方式确定衬砌支护参数,既能保证隧道结构安全,又使其经济合理;(4)在双车道隧道施工中,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应尽量缩短台阶长度,使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从而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5.
为节约工程造价,董家山隧道汶川端设计为渐变小净距隧道与整幅修建的泯江大桥相接。该端隧道洞口段左、右线间距较小,围岩较差。为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利用模型试验对洞口小净距段岩墙的加固措施、开挖方式及支护体系等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段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岩墙加固措施的建议,为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顺利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介绍了四川公路小净距隧道的发展过程、现状与方向,同时根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工程经验对小净距隧道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小净距隧道结构支护参数加强方法、中岩墙加固方法、施工控制措施、监控量测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营时间较长的隧道容易受到渗漏水病害的危害,隧道渗漏水病害已成为威胁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风险源。以某遭受渗漏水病害的隧道为例,在充分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了造成该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并针对渗漏水病害的类别及程度提出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桃巴高速公路八庙隧道局部段落最大埋深312 m,围岩产状为近水平地层的砂泥岩互层,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非常规岩爆现象,运营后发生非常规岩爆现象的段落出现了一系列病害。文章通过对现象与数据的分析,结合隧道专项检查结果归纳总结了病害原因;基于施工期间现场地应力测试结果,假定已经发生严重开裂的二次衬砌处于破坏临界状态,从而反推得出结构所承担的荷载。文章推导了混凝土结构增设套衬后的结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得出隧道增设套衬后安全系数与套衬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隧道不同支护体系的支护效果,文章以Ⅳ级围岩双车道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比为1∶30的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支护体系的承载能力,取拱顶位移20 mm(换算成隧道原型则为60 cm)时的外部荷载作为围岩-支护体系的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不论是围岩+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还是围岩+喷射混凝土,或者是围岩+系统锚杆支护体系,其极限承载能力均较毛洞状态有很大提高。其中围岩+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体系提高了56.8%,围岩+喷射混凝土支护体系提高了48.3%,围岩+系统锚杆支护体系提高了47.8%;(2)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效果最好,其次为喷射混凝土,再次为系统锚杆。而系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效果相差无几,难分伯仲;(3)系统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联合支护并没有达到1+1=2或者2的效果,可以做适当优化。  相似文献   
10.
岩溶隧道处治方案的支护参数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配筋等效法模拟钢支撑对喷混凝土的加强作用,并根据《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中的钢筋混凝土配筋计算公式推导出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算出不同支护方案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再结合隧道岩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