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音域无级     
胡彪 《汽车杂志》2003,(9):169-170
真的是音乐无极限,自上次装完了车上这套音响三个月后,细听之下老觉得缺了点什么。玩音响的人最怕有这种感觉,因为一旦这样感觉以后,你就会觉得自己的那套音响越听越不舒服。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于是又跑到位于广州天河区天府路的车元素汽车音响专门店,找到了同样也是发烧友的负责人黄先生。在一番认真反复的试听后,终于挖出了这套音响的不足:中频层次深度不够,分析力较普通,低频速度过慢,听起来自然就有些不协调了。这也令我终下决心,进行第二次升级。  相似文献   
2.
针对EPC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业主方参与力度低,不能形成对总承包商的有效控制,以致设计初衷不能完全实现和双方遭受的价值损失等难题,特引入价值共创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通过具体运用DART模型,深入探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对EPC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的具体实现步骤,为EPC建设工程项目在已有文献研究及相关合同约束下,尚不能完全消除模式中存在难题的现状添加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使用自主研发的水分迁移和冻胀试验设备,对比分析砂土、粉质黏土、人工制备75%砂土+25%粉质黏土、25%砂土+75%粉质黏土在水汽补给条件下水分迁移规律及冻胀特性,研究了不同类型土试样冻结时间与含水率、温度场、冻胀量、冻胀力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土试样冻胀量和冻胀力的拟合公式。研究表明:土性对水分迁移影响较为显著,冻结7 d后,砂土试样峰值含水率达到22.1%;75%砂土+25%粉质黏土试样峰值含水率为17.1%,25%砂土+75%粉质黏土试样峰值含水率为10.1%,粉质黏土峰值含水率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土中细粒含量的增加,试样温度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冻结7d后不同类型土试样温度场均趋于基本稳定。冻结7 d后,不同类型土冻胀量和冻胀力差别较大,砂土试样冻胀量达到0.71 mm, 75%砂土+25%粉质黏土试样冻胀量为0.55 mm, 25%砂土+75%粉质黏土试样冻胀量为0.36 mm,粉质黏土试样冻胀量变化不大;不同类型土冻胀力随冻结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相同高度处试样冻胀力随着土中细粒含量的增加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火蒙分离式立体交叉支架计算相关的方案,着重分析了其施工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具体的施工技术应用,提出在火蒙分离式立体交叉支架计算中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形不对称或者地质岩层因素,造成隧道结构两面荷载不对称,就形成了偏压,导致隧道出现洞口边仰坡开裂、洞顶沉降。隧道洞口施工中常出现偏压问题,因此针对隧道偏压问题进行施工技术研究对于提升公路隧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烈度区不同承台结构形式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座108 m+188 m+108 m双幅双肢薄壁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三向激励,对比研究纵联横离式、纵联横联式、纵离横离式、纵离横联式共4种承台结构形式对两幅桥墩柱和桩基内力、位移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纵离的承台形式在纵向地震下,桩基内力需求降低了30%~70%,墩柱内力需求降低了26%~33%,且与纵联的承台形式相比,桩身拉力减少较多;采用横联的承台形式在横向地震下,桩身轴力需求降低11%,且基本不存在拉力,桩基和墩柱的内力响应虽分别增大30%和16%,但与纵向减小量的相比,增加幅度较小。因此,为提高特大桥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以地震响应为控制设计核心要素的高烈度区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建议采用纵离横联式的承台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岗台怀想     
胡彪 《驾驶天地》2000,(2):45-45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功率模块铜线键合性能,采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结合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铜线键合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方案。首先,对选定样品进行正交试验并将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工艺参数对键合质量的影响权重排序。其次,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铜线键合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适应度函数求解,得到了工艺参数的最优值。将BP-遗传算法与传统优化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经BP-遗传算法优化后的铜线键合工艺稳定性提升更加明显。最后,对功率模块进行了功率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经BP-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块功率循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