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1.
基于太沙基松弛土压力理论,建立地震作用下桩间土拱效应受力分析模型,推导了考虑地震作用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探讨了土拱有效影响范围和桩间土荷载分担比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土拱影响范围应为2.5倍的桩间净距,桩间土荷载分担比一般小于0.20。结合算例,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桩间净距较不考虑地震时减小了8.1%~51.4%。敏感性分析显示,桩宽度、推力荷载大小和土性参数均会直接影响桩间净距计算值的大小,并且各变量对其影响程度在低烈度地震条件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铁路路基上跨城市地铁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手段,分析采用轻质混凝土与传统A,B组填料填筑路基和不同软基加固措施对下伏地铁以及高铁路基沉降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轻质混凝土填筑路基+水泥搅拌桩软基加固技术方案,并对水泥搅拌桩设计参数给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国内外桩基设计差异,结合伊朗德黑兰至伊斯法罕高速铁路建设,开展了中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与美国AASHT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riven Pile Foundations》的桩基设计区别分析,采用两种标准进行盐湖段预制桩的承载力与沉降计算。结果表明:在承载力计算方面,中国标准和AASHTO标准分别采用安全系数法与作用抗力系数法,但二者的计算原理是相同的;在沉降计算方面,中国标准和AASHTO标准均采用分层总和法,中国标准采用Boussinesq理论且沉降计算为压缩模量法,主要适应于应力历史影响小的地基沉降设计;而AASHTO标准采用应力扩散角法分析附加应力传递规律且沉降计算为e-logp曲线法,其特征在于可有效考虑地层应力历史,采用中国标准和AASHTO计算的盐湖段预制桩承载力与沉降结果差异较小,且反算桩长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依托京沪高速铁路北段试验段--李窑试验段现场试验,对高速铁路深厚松软土层中不同CFG桩桩网复合地基和桩筏复合地基的沉降与荷载及时间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沉降与时间和荷载的关系呈现三阶段的发展规律,即路堤荷载填筑期间的沉降快速发展、填筑结束后的沉降发展和沉降稳定三阶段.该三阶段的平均沉降量分别为总沉降的60.4%、34.4%和5.2%,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22 mm/d、0.19 mm/d和0.007 mm/d.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填筑路堤静置期可取3个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