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现有研究对截距法判定水泥板板角脱空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依托江鹤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脱空深度、脱空半径及荷载序列下的弯沉值及回归截距。研究结果表明:截距法对深度较小的脱空难以识别,适用于脱空深度≥0.1 mm的脱空判定;荷载序列越大,回归截距越稳定,建议加载序列为3t-5t-7t和5t-7t-9t。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云罗高速公路长寿命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试验路结构型式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我国2006版、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壳牌(SHELL)设计法中的7个设计指标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上基层模量变化时的力学响应结果,并根据不同规范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文中选定结构型式疲劳寿命的计算,我国2006版设计规范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基层底纵向拉应力,在此基础上,2017版设计规范增加了沥青层永久变形量这一双重控制指标,因而较2006版设计规范更为安全;壳牌设计法不适用于我国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以云罗高速公路长寿命试验路为依托,针对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及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三向应力分布特性,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依据,以力学软件BISAR3.0为计算工具,对八种结构的三向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面层厚度及各结构层模量变化对三向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面层模量和厚度、适当增加基层模量和土基模量可以优化沥青路面结构受力,但基层模量不宜增加太高。  相似文献   
4.
为比选六种常用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分别对试件进行斜剪试验、拉拔试验、疲劳试验,从而确定了最佳防水粘结层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洒布量与抗剪强度、拉拔强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检验,从而确定了最佳洒布量。试验结果表明:MMA抗剪切性能、抗拉拔性能以及疲劳性能均为最优,MMA最佳洒布量为160~170 g/m~2。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浅层压浆对提高旧路面结构承载力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依托湛徐高速公路加铺罩面工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对沥青路面浅层压浆的施工工艺开展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压浆孔排列方式、间距、直径和深度对旧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湛徐高速公路加铺罩面工程优化了浅层压浆施工工艺。通过对实体工程芯样的检查、压浆前后弯沉及反算模量的对比,表明提出的压浆工艺对大修路段结构层补强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降低路表弯沉,提高旧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是影响其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障碍之一。依托广州绕城高速公路裂缝处置专项工程,通过建立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有限元模型,研究最不利荷载条件下填缝料的受力特性以揭示其失效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效处置工艺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反射裂缝处治失效机理在于界面过大的剪应力;(2)建议开槽断面型式为矩形,槽宽为20 mm,开槽深度为20~25 mm;(3)填缝料模量应与原沥青路面材料模量接近。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GZX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沥可贴"预防性养护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工程应用、使用性能跟踪观测,表明"沥可贴"微罩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可快速恢复路表功能、减缓路面的破坏速率、推迟路面的破坏及大修和重建时间,可满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