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大鼠胸髓下段,用分离细束法研究背外侧索中对侧传入的上行纤维的分布和电生理学特征,发现该类纤维主要分布在背外侧索的背侧浅层,与同侧上行纤维相混杂.主要生理学类型为毛单位、低阈单位和毛-低阈混合单位等.对电刺激感受野的反应,一些单位表现出单突触,低阈值的特点。结果表明大鼠背外侧索中有交叉上行纤维,其分布和外周传入特性与脊颈束相似。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1973年证实有立体特异性阿片碱结合部位存在,1975年从脑内分离出甲啡肽、亮啡肽以来,对内阿片肽的合成、释放、分布、受体功能等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内阿片肽类在电刺激脑镇痛、针刺镇痛、电刺激足应激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内源性阿片镇痛系统(Endogenous Opiatd Pain control system)在内源性多元痛调制系统中占有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