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脑血管病患者一般多表现为痉挛性不全偏瘫,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瘫痪侧脊髓神经反射(H反射)活跃。本组30例脑血管病患者(多数为脑血拴形成,少数为脑溢血),应用DiSA14A20型肌电仪,观察双侧胫神经电刺激后直接诱发肌电位M反应及脊髓神经H反射。检查结果做文字及摄影记录。对M反应及H反射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幅度以及他们和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正> 荧光素钠为一种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色素,用其研究血脑屏障功能,或作为各型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早有介绍。在临床上,1953年藤井、板田二氐报道、用以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1961年试图应用荧光物质,将肿瘤组织(特别是浸润性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区分开来,进行了实验研究。国内亦有应用荧光素钠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报道。我们于1962年以来,除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外,并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有无血脑屏障的荧光渗透率改变,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就本试验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上的价值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30例脑血管病患者H反射和M反应12项指标的观察结果。发现瘫痪例H反射的波幅增高、间距加大而M波的最大强度及间距加大、H最大/M最大的比值增加。说明瘫痪侧H反射活跃与临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相一致。H反射在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病情估计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36例亚急性中毒性脊髓周围神经炎的流行特征是:发病集中,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罹患率5.1%(36/703)。经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综合判断,食用污染六六六农药的小麦,是引起本病暴发的原因;其食用量与发病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随访观察20年,28例痊愈,治愈率77.8%;8例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占22.2%(8/36).因此,坚持“三级预防”原则,开展康复医学教育,对防治本病发生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报导渐增多。血栓性静脉炎常常早于恶性肿瘤的确诊而作为先驱症状出现,这在临床上颇有意义。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凝、纤溶功能的紊乱,也可由其并发血栓性静脉性而得到说  相似文献   
6.
<正> 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近四十余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利用电子仪器,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籍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诊断神经、肌肉疾病,不仅对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全身许多部位的疾病,也有诊断意义。随着近几年国产肌电图机的逐渐普及,临床各科如内、外、皮肤、眼、耳鼻喉、口腔、理疗及神经、精神等科,均程度不同的应用肌电图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本文简要介绍肌电图的原理及其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北京协和医院报告为神经科住院患者的9.79%,上海第一医学院是15.6%。我院自1858~1982年共收治神经内科患者7718例,其中病例较完整的癫痫病人共700例(不包括小儿热性惊厥),占同期神经科总住院人数的9.06%,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例腓肌萎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发病年龄、性别、遗传规律、诊断与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本病有遗传和非遗传两种类型。可依据始于下肢远端,大腿中、下三分之一以下的肌肉萎缩;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进行诊断。比较困难的病例,可用肌电图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谱分析及计算机判别分析法对陕西省柞水县20名不明原因智能低下患儿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δ波及θ波百分含有率增加,α波百分含有率下降,各波总能量比对照组低。以上脑电改变,提示该类患儿有特殊病理损害。脑电信号功率谱阵图计算机分析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有望为诊断此类患儿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