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GF-β1对成人骨髓CD105~+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研究TGFβ1对骨髓M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ACS磁珠分选CD105+细胞;FACS检测其免疫表型;诱导分选的CD105+细胞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VonKossa染色及RTPCR检测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观察TGFβ1对分选出的CD105+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后的脂肪细胞CD105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TGFβ1对CD10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人骨髓来源的CD105+细胞体外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在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加入1~50ng/mLTGFβ1后,成脂诱导体系中无脂肪细胞出现;在向成骨诱导过程中,加入20ng/mLTGFβ1后,钙化基质沉淀明显降低;在脂肪诱导体系中,MTT染色检测显示TGFβ1对CD105+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结论TGFβ1抑制成人骨髓源CD105+MSCs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在向脂肪诱导过程中,TGFβ1促进M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性期患者12例,应用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完全血液学缓解率36.36%(4/11),部分血液学缓解率36.36%(4/11),总的血液学缓解率达72.72%(8/11);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18.18%(2/11),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45.45%(5/11),总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达63.64%(7/11).结论 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变期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基中诱导,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高糖无血清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用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ngn3、胰岛素启动子因子1(IPF-1)、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分泌胰岛素情况。结果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经第一阶段的诱导后可分化成nestin阳性的祖细胞,继续诱导6 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最终聚集成团。免疫荧光实验证明经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免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固有特征,极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半相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联合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共移植治疗2例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2例首次或2次移植后复发的顽固性SAA患儿行半相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MSC)联合同胞HLA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结果 2例患儿均移植成功.两年来患儿状态良好,未给予其他任何治疗,无输血依赖性.结论 MSC与HSC共移植可能会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SAA的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放射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体外成骨潜能及体内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logic stem cells, HSCs)龛位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及接受4 Gy放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BMMSCs,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法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鉴定BMMSCs体外成骨分化潜能的改变,并通过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放射后小鼠体内成骨细胞及纺锤形的、表达神经钙黏附分子的成骨细胞(spindle-shaped N-cadherin-expressing osteoblasts, SNOs)数量的变化.结果 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后早期小鼠BMMSCs的成骨潜能增强,但随后迅速降低;TBI后28 d小鼠骨髓中成骨细胞和SNOs的数量均显著减少.结论 4Gy放射损伤后远期小鼠BMMSCs的成骨潜能显著降低,体内HSCs龛位也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