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5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
北京市轨道交通票价票制改革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的城市公共交通,本身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2007年10月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票制改革为治理北京交通拥堵作出了积极贡献.从增大交通出行客流量、减轻地面交通投资压力、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节约大量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分析了由此进一步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距离交通方式和旅游的发展,进入景区的最后一段路程成为旅游出行新的瓶颈,众多景区首选轨道交通破解这一难题,急需新的规划方法满足旅游轨道交通发展需求。通过分析旅游交通出行链,确定旅游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区域出行和景区内漫游功能。结合客流特征和工程实施条件,提出4种线路规划形式:旅游轨道交通线路衔接景区游客集散中心与城市交通枢纽、穿越景区连接景点与交通枢纽、连接景区内不同景点、兼顾观光功能及作为纯体验项目。通过对主要旅游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对比分析,初步确定旅游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选择原则。研究有利于旅游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明确功能定位、选择系统制式,协调轨道交通与景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车站是城市地铁网中的重要建筑物,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等集散场所。站位选择优劣直接影响车站吸引客流、集散客流等功能的好坏。针对太原地铁1号线太原南站站位设计方案,从不同角度分析比选了各方案的优劣,并给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铁客流不断增加,地铁车站相关设施也日益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以北京地铁1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车站与车站关键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客流实际通过能力及客流分布规律进行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得到大量车站设施实际通行能力的一手数据,并与地铁设计规范相比较,发现当前客流量下部分地铁车站设施存在运力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合归纳出北京地铁1号线站台集散区和上行楼梯处客流速度与密度理论关系曲线,回归出得到相应数学模型。最后,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提升车站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悬挂式单轨车辆在曲线运动中自主倾斜。舒适度是影响悬挂式单轨线路平面参数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舒适度的平曲线参数合理取值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悬挂式单轨车辆力学特性,选取横向倾斜角、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作为圆曲线段舒适度指标,选取横向加速度时变率、横向倾斜角速度、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时变率作为缓和曲线段舒适度指标。构建舒适度指标与平曲线参数间的关系模型。基于不同舒适度要求、速度、最大倾斜角计算确定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当最大倾斜角6°、最大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0.5 m/s~2、速度80 km/h时,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应不小于325 m。当半径较小时,缓和曲线长度主要取决于横向倾斜角速度、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时变率。  相似文献   
6.
对地铁站台集散区客流密度与行进速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北京地铁车站出站客流特征,分析了站台集散区客流密度与乘客行进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利用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站台集散区客流数据,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程度.对提高乘客出站效率提出建议:合理设计扶梯宽度,在楼扶梯的既定设计宽度下,增设自动扶梯数量;合理设置车站楼扶梯的布局及形式,分散设置出口,或借鉴国外地铁车站先进设计理念--换乘楼扶梯和列车运行方向立交垂直交叉设计,使乘客能零距离换乘,实现客流及时疏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