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应用重组DNA技术.已发现人和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前体蛋白均由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前GnRH原(preproGnRH)的N端为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之后紧接十肽GnRH;再后为Gly-Lys—Arg酶加工剪切部位;此酶  相似文献   
2.
配电系统的工作电流从不期望的回路返回电源时会产生杂散电流。以常用的单电源TN—S配电系统为分析对象,从电源、线路、负载三个方面分析了电路参数不平衡产生杂散电流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电路中任意参数的不平衡将造成中性点电位漂移,是导致TN配电系统中产生杂散电流的根本原因,并带来电磁干扰、电化学腐蚀等一系列问题;合理地设置TN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能够有效防止杂散电流对信息设备的干扰。而改用IT系统配电方式则可以从根本上减小甚至消除杂散电流。本文提出基于MATLAB的杂散电流电路模型,对系统杂散电流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笔者以大连至庄河高速公路十号路互通立交收费站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为例,总结了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川牛膝3种提取物,即苯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小鼠抗生育和抗着床作用。结果表明,苯提取物250 mg/kg对雌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无1例怀孕,有效率达100%,乙酸乙酯提取物250mg/kg有效率达63.7%,而500 mg/kg有效率可达90%以上,醇提取物500 mg/kg抗生育效果为40~54%。抗着床实验表明,苯提取物500 mg/kg有效率达100%,乙酸乙酯提取物500mg/kg有效率为66.7%,醇提取物500 mg/kg有效率为40%.以上说明3种川牛膝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抗生育和抗着床作用,但以苯提取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经主动脉灌注固定和浸泡固定处理的大鼠下丘脑和垂体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灌注固定时,脑及垂体迅速、全面、均匀固定,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而浸泡固定时,固定液之渗入相当缓慢,下丘脑出现许多暗神经元;有的细胞核变形、固缩,少数细胞胞质内空泡形成;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酶反应产物融合。这些变化以深部结构更为显著。垂体光镜下形态结构与灌注固定者差别不大,电镜下出现暗细胞,有些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内质网扩张呈泡状,核周隙明显扩大。对上述形态学变化的原因以及方法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快速Golgi法和醛复红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胞体大,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双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分泌颗粒。轴突很细,呈串珠状,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也有少数在核团内终末。树突较粗,1~4个,分支不多,一般不走出核团。含有分泌颗粒的粗纤维多数是树突,但是也有少数是分泌轴突,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还有的神经元的突起与血管内皮和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接触。此外在侧脑室脉络膜下丛中还发现有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以大连至庄河高速公路路面工程AF-16 I型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为例,详细说明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重点,保证了路面平整度,提高了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IT系统绝缘监测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王金全  徐晔  李乾  吕强 《船电技术》2013,33(4):13-16
绝缘监测装置是IT系统保持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条件。总结了现有绝缘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中绝缘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外绝缘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得出低压IT系统对地阻抗模型以及新型故障诊断方法方面的研究能够促进IT系统绝缘监测技术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旅客出行换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客路径选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阐述了路径选择行为的层次性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各类活动,最后对旅客路径选择行为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潘聪  王春明  刘松  李乾  石朝泓 《船电技术》2014,(6):46-49,53
本文对混合储能系统的不同接入型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混合储能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各自的特点,并展望了混合储能的应用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