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老年椎动脉性眩晕起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发作次数和半年内最终有无脑血栓形成划分为A组、B组和C组。比较三组起病24 h内血液生化指标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A组24 h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糖( BS)、胆固醇(TC)、甘油三脂( TG)、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CCARI)、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ICARI)、斑块指数明显低于C 组(P< 0. 01, P< 0. 05), hs CRP、TG、CCARI、ICARI、斑块指数(plaque index)明显低于B组(P<0.01, P<0.05),B组hs CRP、DBP、BS明显低于C组,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载脂蛋白B(Apo B)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症状反复发作和脑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hs CRP、SBP、BS、TC、CCARI、ICARI和斑块指数。结论 hs CRP、SBP、BS、TC、CCARI、ICARI和斑块指数的升高,可能是颈动脉内斑块不稳定,易脱落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