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临床确诊的61份子宫颈癌Ⅱ~Ⅲ期标本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基因的检测。非同位素地高辛标记探针斑点杂交阳性检出率为45.9%,PCR检测阳性率为54.1%,两种检测结果证实HPV-16型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用灵敏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SSCP)对33例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有27例单链DNA迁移率与正常对照有不同,推测均发生了DNA序列的改变,提示HPV-16E7基因的变异在子宫颈癌组织中是较常见的现象,其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地高辛配基(Digoxingenin)分别标记,制备HPV-6、HPV-11、HPV-16及HPV-18的DNA探针,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对37例宫颈癌活检组织DNA作了检测,各型HPVDNA的检出率为:HPV-60%(0/37)、HPV-112.7(1/37)、HPV-1667.5%(25/37)、HPV-1813.5%(5/37),联合应用HPV-16和HPV-18探针共同检测结果为81%(30/37)。结果显示:我国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联合应用高危型HPV探针可提高检出率并可省时、简便。DIG标记探针因具特异、敏感、安全和简便诸特点,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鉴定HCMV核酸在尿中分布,我们用HCMVAD169株HindⅢ-EDNA片段制备探针,采用核酸杂交技术对取自西安地区180例3岁~5岁正常儿童的尿标本进行了HCMV相关序列的检测。结果显示出西安地区HCMVDNA阳性者3例(50份尿标本)占6%;咸阳地区HCMVDNA阳性者7例(50份尿标本)占14%;兴平地区HCMVDNA阳性者19例(80份尿标本)占25%。在不同的地区之间,阳性检出率有较明显地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 2毒素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对凋亡调控蛋白Bcl 2 与Bax表达的影响,以及微量元素硒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电镜,Annexin V/PI法检测T 2 毒素致人软骨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结果 T 2 毒素可引起软骨细胞发生凋亡的典型电镜形态改变;不同浓度(1~20μg/L)的T 2毒素均可以引起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T 2毒素浓度为20μg/L时早期凋亡率最高达5.60%,晚期凋亡率最高达8.61%。生理浓度的微量元素硒可部分减弱T 2毒素引起的凋亡;不同浓度(1~20μg/L)的T 2毒素都能引起Bcl 2和Bax表达水平提高,浓度为10~20μg/L时,Bax/Bcl 2比值升高;硒能部分对抗T 2 毒素引起的Bcl 2 和Bax 表达的提高,使Bax/Bcl 2 比值下降,以降低凋亡率。结论 T 2毒素在浓度为1 ~ 20μg/L 时,可以引起软骨细胞凋亡; T 2 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凋亡与软骨细胞内Bax/Bcl 2比值升高有关,硒对T 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全国宫颈癌高发县之一的略阳县12例宫颈癌,12例宫颈间变,36例宫颈Ⅱ~Ⅲ度糜烂患者的组织标本,经抽提DNA以后,以[a-32P]dATP标记HPV16、18型DNA进行打点杂交。结果为宫颈癌HPV16阳性6例,HPV18阳性1例。宫颈间变HPV16阳性4例,HPV18阳性1例。HPV16阳性率分别为50%和33.3%,HPV18阳性率为8.3%。宫颈糜烂Ⅱ~Ⅲ度的患者组织DNA与HPV16、HPV18混合杂交阳性17例,阳性率为47.2%。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4种病因学说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研究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方法 对大骨节病既往的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水中有机物中毒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3种病因说及我们发现的病毒病因说进行同步研究,探讨该病的始动病因。结果 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水中有机物中毒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均不是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大骨节病的病因模式应该是与环境条件下的生物毒素中毒(低硒条件下的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有较大关联性。结论 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可能是低硒条件下的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BamHI C片段发生突变,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胸腺嘧啶激酶基因-小Mu噬菌体DNA系统(TK—mM)随机插入到质粒pRB 132中的HSV-1 BamHI C片段内,用DNA斑点杂交法得到6个在BamHI C片段上有TK-mM插入的重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TK—mM的插入,BamHI C片段发生突变,而TK—mM在6个重组质粒中的插入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镓盐对骨质疏松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8月龄雌性SD大鼠造模,骨质疏松组开腹切除双侧卵巢后缝合,对照组开腹切一小块脂肪后缝合。12周后,取胫骨上段骨组织,观察模型复制情况。嗣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正常饲养12周;硝酸镓治疗组给予硝酸镓治疗(1 mg/kg),3次/周,腹腔注射。应用脱钙骨切片观察光镜下骨形态;制作透射电镜样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细胞形态及骨细胞内部结构情况。结果对照组及硝酸镓治疗组骨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为卵圆形;骨质疏松组部分骨细胞核呈固缩状,形态变长。对照组成骨细胞中细胞器较少,有胶原分泌;骨质疏松组成骨细胞中有大量内质网存在,有大量胶原分泌,硝酸镓治疗组成骨细胞可见有较多胶原分泌,细胞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及线粒体。结论镓盐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腺上皮起源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lo m 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采用共有引物检测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HPV DNA的存在状况。10 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 DNA 阳性检出率达70.45% (31/44),其中恶性肿瘤 HPVDNA 阳性率为7727% (31/44);良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6363% (14/22);而正常对照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仅为10% (1/10)。提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Methyleneblueinjectionisananti-dote.Thedoctorsofdepartmentofderma-tology,centralhospital,AnshancityofLiaoningProvinceapplie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