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3.
4.
李泽厚反对把“自然人化”的过程解释成为非物质性劳动实践的精神活动过程,但他的“广义自然人化说”,也只不过是一种概念魔术,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自然美的形成根源和本质,相反,倒更暴露出实践派美学理论的“病灶”深刻、原则难保。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把人的美感结构的形成归因于“积淀”,而把美感结构活动时的一些性状命名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这一概念在中国美学界至今影响甚大。这个带有神秘意味的似是而非的名称,是李泽厚式治学方式的产物。对于说明问题于事无补,甚至还有越说越玄之弊。其实,只要恰当地运用现代生理心理学知识,美感的相关属性,已经不难得到比较清晰而合理的说明了。  相似文献   
6.
7.
或许是无法回避当代自然和人的关系的严重失衡,并试图回应时代关于恢复生态平衡的呼唤,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自然化”,作为对“自然的人化(人力化)”的补充和纠正,并给了这两方面几乎相等的美学地位。但“人的自然化”所描述的关,却不是由“人力”、“劳动”创造的。所以,李泽厚提出“人的自然化”,其实是向自己的根本性命题“美在自然的人化(人力化)”发出了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8.
9.
或许是无法回避当代自然和人的关系的严重失衡,并试图回应时代关于恢复生态平衡的呼唤,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自然化”,作为对“自然的人化(人力化)”的补充和纠正,并给了这两方面几乎相等的美学地位。但“人的自然化”所描述的美,却不是由“人力”、“劳动”创造的。所以,李泽厚提出“人的自然化”,其实是向自己的根本性命题“美在自然的人化(人力化)”发出了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