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分析公交导向型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史,详细辨析其概念和特点,并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在对国内外TOD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提出了TOD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及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行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研究,运用交通分配理论论证了现行计算方法中运量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交通分配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将交通建设项目吸引区内整个路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运量的国民经济效益网络计算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行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研究.运用交通分配理论论证了现行计算方法中运量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交通分配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将交通建设项目吸引区内整个路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运量的国民经济效益网络计算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公交智能卡数据挖掘中转乘行为、通勤出行、非通勤出行识别的改进方法, 将关注点从公交换乘过程信息转移到换乘链间隔期的持续时长和空间位移信息, 以换乘链断裂时长和位移2个维度计算公交换乘链断裂点概率, 制作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断裂点时空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矩阵, 对比了这2种分布的差异;检验了断裂时长序列和断裂位移序列的稳定性, 标识了2条曲线的突变点和拐点, 用于推断转乘引起的转移距离和转乘时长的阈值参数;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差值时长序列曲线进行移动平均滤波处理, 使得曲线的突变与极值之间的关联能够解释转乘、通勤出行和非通勤出行3种行为与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之间的关联;采用北京市整个一周的地面公交和地铁系统样本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 并根据时间序列和位移序列曲线确定样本数据中常见公交换乘行为的阈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断裂点时空信息对样本数据中的换乘行为能提供更合理的识别分类参数;持卡人在站点间转移的容忍距离约为1.6km;断裂点转乘时长与非通勤出行的断裂时长临界点为22~48min;非通勤出行和通勤出行的时长临界点约为478min, 非通勤出行断裂点最大概率时长为140min;通勤出行的断裂时长接近期望值为601且标准差为44的正态分布;基于新方法得出的参数改善了公交出行活动的识别率, 转乘行为、通勤出行与非通勤出行的识别率分别提高了16.1%、4.2%、6.2%。可见, 换乘链断裂点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不但可作为公交换乘行为识别的依据, 还可能带来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公交导向型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史,详细辨析其概念和特点,并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在对国内外TOD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提出了TOD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及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交通投资经济效应的量化甄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交通建设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科学制订发展和投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还缺乏令人满意的理论和模型。本文对过去50年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和模型拟合,定量刻画了中国交通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历史关系,对交通投资滞后效应进行了模型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厂”形规律,交通投资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其滞后期大约为5年,但滞后期时间趋于变短,强度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提速的空间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空间系统的视角,利用定量方法,对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重大决策———客运提速政策实施的空间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铁路客运系统在空间连通性上得到整体提升,以系统总旅行时间度量的提升效果达23%;不同城市从提速中获取的利益、消费者获取的消费剩余存在巨大差异,这表明提速引起的效果在空间上是不均衡的;空间效果的非均衡性仅反映在城市间,而不反映在地带间;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性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铁路提速引起的潜在社会经济效应是"空间极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