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建筑物外墙涂饰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办法,揭示了建筑物在外墙涂饰施工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为新旧建筑物的外墙进行涂饰亮化和出新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钢-UHPC华夫板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竖向抗剪性能,对4个组合梁试件进行了静力试验,主要变化参数包括华夫板平板厚度、肋的高度、翼板宽度。通过分析试件破坏过程、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应变分布规律,对不同参数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共有剪切破坏和剪切、弯曲复合破坏2种破坏模式;与普通组合梁不同的是,由于钢纤维的“桥接作用”,UHPC翼板剪切开裂后呈现多条剪切裂缝同时开展现象,主裂缝周围出现大量细而密的微小剪切斜裂缝,钢纤维显著提高了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华夫板纵、横肋的设计削弱了组合梁的整体工作性能,在几何突变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此处率先发生纵向开裂;对比试件SUW1和SUW2,保持华夫板整体高度不变,将肋高占华夫板高度比例从50%提高到67%时,承载力下降了3.2%,但变形能力提高了85.8%;对比试件SUW2和SUW3,保持平板厚度保持不变,将肋的高度从60 mm增加到90 mm时,承载力提高了22.5%,但变形能力下降了48.6%;对比试件SUW1和SUW4,将翼板宽度提高47.3%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分别提高了19.0%和48.5%;提出综合考虑纵肋与钢纤维影响的钢-UHPC华夫板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款新型口断面结构的轿车保险杠横梁,并利用LS-DYNA软件针对不同强度、厚度及断面结构的保险杠横梁进行低速碰撞(RCAR)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超高强度钢时,新型口断面结构横梁具有更好的耐撞性能,同时具有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该桥进行现场病害调查、混凝土强度测定、地面雷达检测和桥梁荷载试验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延高速公路K169 005分离式立体交叉桥第3孔采用45m跨径的简支箱梁,该桥此种结构箱梁为吉林省最大跨径,在投入运营阶段前通过对该种桥型进行的检测工作可以对这种结构的施工状况和今后的安全使用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建立某软土地基高桩码头模型,并利用通用岩土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施工步骤的模拟,分析港池疏浚和岸坡开挖对码头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岸坡开挖引起的土体卸载,对码头桩基弯矩和码头水平位移均有显著影响,在结构计算时应采用有效的计算手段,考虑施工工序的作用。土体卸载产生的桩基弯矩及码头水平位移与土体开挖深度之间并非正相关,而是受各土层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荷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桥乡大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型式,本文介绍了该桥在通车前进行的静、动载试验情况,为该种新型结构在吉林省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王永光  方嘉 《上海汽车》2011,(11):55-57,62
针对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侧面碰撞要求,对某自主品牌乘用车进行了50 km/h侧面碰撞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基于LS-DYNA平台,依据C-NCAP侧面碰撞标准建立了该车型整车侧碰有限元模型,利用实车数据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利用该模型对车身侧围结构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半拉山松花江大桥是吉林省第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桥,也是吉林省桥梁结构首次采用预应力结构,经过多年运营后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仅通过常规调查和检测难以确定桥梁的正常使用状况和承载能力,而通过必要的荷载试验可以为桥梁的加固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心板桥梁为中、小桥较为普遍的桥梁结构形式,经过多年运营后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仅通过常规调查和检测难以确定桥梁的正常使用状况和承载能力,而通过必要的荷载试验可以为桥梁的加固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对蛟金公路新安至鸭子架K4 950桥的试验检测过程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类桥梁评定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