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1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设备,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高,与既有线相比,客运专线的行车组织方式有其独有的特点。介绍了我国客运专线采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动车组列车的控车模式,从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行车作业、设置临时限速、调度命令作为行车凭证等方面论述了调度集中的行车组织方式,阐述了跨线运输的概念,分析了动车组列车和普通旅客列车跨线运行的范围和技术条件,并针对目前执行的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扣除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从需求的角度分析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既有线的差异,明确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分析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并从3个基本假设入手分析其思想本质上的适应性.对扣除系数法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提炼出其方法本质即时间占用的重叠关系,归纳出了4种基本情况,采用算例对其方法本质进行验证,结合高速铁路特点,对其方法本质存在的3个问题进行概括.研究证明了原有的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并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秦线是中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双线电气化运煤干线,2002年贸运量突破1亿t,2003年达到1.2亿t。根据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的调查分析和铁道部审查通过的运量,大秦线近期(2010年)年运量将达到2.24亿t,远期(2020年)将达到2.75亿t,因此大秦线进一步扩能改造十分必要。现根据运输需求,提出大秦线分去向的列车重量方案,检算行车密度和需要的通过能力,并从装车组织、列车运行、卸车组织、空车回送等4个方面探讨了大秦线的运输组织方案,据此提出部分车站、装卸地、相关线路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形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矩形、V形、隔日矩形、分时段矩形、分段V形、X形大窗的特点,研究高速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3种类型客运专线适宜采用的综合维修天窗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客运专线可选择采用隔日矩形天窗和间歇式的矩形天窗,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则需要根据行车特点在X形天窗、V形天窗、隔日矩形天窗或间歇式的矩形天窗中选择,城际铁路适宜采用矩形天窗;在维修天窗期间基本没有旅客列车运行条件下,高速客运专线和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应首选矩形天窗.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京津城际铁路CTC系统设备组成、具备的功能及运用的基本流程,介绍了国产DS6-K5B联锁设备和进口SIMIS-W联锁设备的主要功能,调度所和沿途5个车站CTC协议转换设备的主要功能及相互间信息交换的内容。京津城际铁路CTC不同于我国其他高速铁路的CTC,了解和掌握其技术特点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客运为主单线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以客运为主单线铁路特点,指出在以客运为主的单线铁路,用现行以货运为主的计算方法计算这样的单线的通过能力是不合适的。引入虚拟限制区间的概念,即根据旅客列车旅速要求和其他参数取值计算出的一个距离值,探讨采用虚拟限制区间的方法计算旅客列车通过能力,货物列车占用的能力以扣除系数的形式表示。并结合具体线路检算不同旅行速度条件下的通过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的旅速对通过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货物列车扣除系数也随着旅速的提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列车动态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介绍了“线路能力分析系统”的组成,即列车牵引计算分析系统,列车运行图编辑绘制系统和列车运行模拟分析系统3套软件,重点介绍了列车运行模拟过程中线路结构数据库和列车运行数据库的建立及列车动态模拟的原理,并运用LC-Model对具体线路的列车运行计划和各种扩能方案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计算方法,在介绍表格计算法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扩展,分析了待避站股道足够和不足条件下,货物列车各待避站起停车附加时分不等条件下表格计算法的运用,定量分析了旅客列车提速后按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和按站间闭塞运行扣除系数的变化幅度,分析了货物列车提速对改善区段通过能力的作用,得出了旅客列车提速后,为了不增加提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要求货物列车相应提速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既有线进一步实施提速后检算成段提速距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较简便的检算方法.根据新<牵规>的规定,运用牵引计算软件,对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牵引的旅客列车达速到120 km*h-1和提速到140 km*h-1和160 km*h-1所需要的加速距离、由较高限速值降到较低限速值所需要的减速距离做了检算,然后按提速旅客列车以提速目标值保持一定的运行时分计算了走行距离,综合得出了提速线路成段提速的最短距离,该距离与列车提速目标值和提速前后线路限制速度密切相关,随着提速幅度的增加,成段提速最短距离延长.此结果可供既有线在进一步扩大提速范围、选择改造地段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