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抗拔桩可靠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蒙特卡罗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抗拔桩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计算表明:考虑场地承载力不定性较未考虑时桩更趋于安全,不考虑场地承载力不定性时可靠度指标对计算模式和桩侧摩阻力折减系数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敏感,荷载变异系数对可靠度指标有较大影响,此外,得出可靠度指标较安全系数更能符合抗拔桩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
阙云  姚晓琴  陈祖鑫  林登辉 《公路》2012,(6):185-190
为了解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以福建地区典型花岗岩残积土为例,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3种土样分别进行不同含水量和围压条件下的固结不排水和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并探讨了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强化型;剪切破坏以轴向应变过大引起的中部鼓出为主,出现剪切破坏的较少;UU试验指标与CU指标大小之间不存在单一的关系;黏粒含量对黏聚力的影响极为显著;吸力强度与非饱和度的倒数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在考虑土体中流体与土体相互作用情况下加筋土路基的力学行为,先利用Biot固结理论说明了土体中流体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再通过数值计算比较在考虑流固相互作用及不考虑流固相互作用两种情况下,路基的侧向位移、沉降、土体中应力变化及筋材的应变等特点,并与试验路的测试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流固相互作用的分析与实际情况更相吻合。所以,在今后的加筋土路基的力学行为分析中,应计入流固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加筋土路基的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市典型残积土为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库水位下降条件、土质物理力学参数、边坡几何形态等8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以上因素对于边坡稳定性的敏感程度与权重.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时,土体有效内摩擦角和有效粘聚力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权重最大且相当;土体渗透系数是库水位下降时诱发残积土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其余因素均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权重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运用蒙特卡罗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抗拔桩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计算表明:考虑场地承载力不定性较未考虑时桩更趋于安全,不考虑场地承载力不定性时可靠度指标对计算模式和桩侧摩阻力折减系数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敏感,荷载变异系数对可靠度指标有较大影响.此外,得出可靠度指标较安全系数更能符合抗拔桩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某工程为依托,在现场埋设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从X Y,Z三个方向来研究道路夯实机振动工作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别测试了三大类情况HHT-8四个夯实档位,测试1未设置隔震沟,测试2和测试3设置了不同尺寸的隔震沟.结果表明:设置隔震沟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加速度响应先减小后在距隔震沟3 m处回弹后再次衰减;设置隔震沟能...  相似文献   
7.
为得到HHT-8强夯机在夯击过程中的动土压力变化规律,以福建省某工程为依托,测试在不同水平距离下的19个夯击点、4个不同夯击荷载等级的作用下,各深度水平及竖向动土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夯击点与测点水平距离的增大,各个深度的竖向动土压力先迅速减小后趋于稳定,有明显的拐点现象,其中一级至四级加载挡位下拐点的位置出现在距离动土...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土体采用动载作用下基于SMP(Spatial mobilized Plane)破坏准则的弹塑性动本构关系进行模拟,加筋材料的本构模型采用非线性多项式进行描述,筋土的相互作用采用双弹簧界面模型来模拟。模型中的参数可以通过常规的土工试验获得。基于该模型的数值分析与实测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善加筋土路堤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了加筋土路堤稳定可靠性设计的分项系数。基于大量工程实测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填料密度、填料粘聚力、填料内摩擦角、汽车荷载、筋材抗拉强度、筋土似摩擦系数和路基几何参数等参数不定性系数的统计结果和概率分布模型。针对加筋土路堤的筋材拉断、筋材拔出、基底滑动以及整体滑动4种失效模式,按照抗力最小二乘原理,优化得到了相应的恒载分项系数、活载分项系数与抗力分项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实例工程在4种失效模式下的总抗力均大于总恒载与总活载之和,同时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可见,优化得到的分项系数合理。  相似文献   
10.
加筋土路堤内部稳定的可靠指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完善加筋土路堤可靠性设计方法,运用蒙特卡罗法对设计参数随机变量与加筋土路堤内部稳定可靠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密度越小,粘聚力、内摩擦角、筋材抗拉强度和筋土似摩擦系数越大,加筋土路堤内部稳定性越好,加筋土路堤内部稳定可靠指标对设计参数变异性均较敏感,除内摩擦角外,其余设计参数的不同概率模型以及不同公路等级设计荷载对加筋土路堤内部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在加筋土路堤可靠性设计中,建议采用密度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大的填料以及高强度筋材,并且重点考虑内摩擦角的变异水平。当无法准确确定设计参数所服从的概率模型时,建议假定填土的密度服从极Ⅰ型分布,而粘聚力、内摩擦角、筋材拉力和筋土似摩擦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所得到的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