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刘聚德  陈志芳 《汽车工程》1993,15(5):263-267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轮膜模型参数的简易测定方法,给出轮胎垂直振动动力学方程及相应的求解方法,并进行计算分析与试验测定。将分析结果与通常的点接触式模型相比较,对点接触式模型及本文所建立的自适应模型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高边坡的稳定性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风化砂岩工程性质比较特殊,边坡的稳定性除了受岩土体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外,对于施工扰动和自然水流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非常敏感.通过对全风化砂岩路段填挖方高边坡的设计分析以及稳定性验算,在保证边坡稳定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类似岩土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轴流式压气机的前几级中,叶片较长,这些级如果选用等环量流型,则其 M_(?)值可能太大,而且动叶根部所需的叶栅稠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这一部位的叶列通道还可能出现会使气流膨胀的收敛的形状。如果选用等反动度流型,这时虽能控制住 M_(?)及 M_(?)值,但却会使 M_(?)值超过许用值,而且动叶顶部的叶栅稠度常常难以满足需要。此外,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的气动设  相似文献   
4.
不明配筋梁的剩余疲劳寿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曼纳线性损伤准则、分段线性解为基础,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影响的前提下,运用分段线性解模型,模拟标准梁的疲劳损伤发展过程,提出钢筋应力系数发展的不利曲线,对不明配筋梁进行剩余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5.
并列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加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雨松  陈志芳 《铁道学报》1999,21(6):105-107
针对运营繁忙的双线并列混凝土桥梁的使用寿命受疲劳控制的情况,提出了对这类桥梁的一种加固措施,经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表明,其方法简单简单可靠,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试验对碎石高聚物复合材料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材料配合比、碎石粒径等因素对其强度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耐光热老化试验和耐水流冲刷侵蚀试验。结果表明:碎石高聚物多孔材料的强度主要来源于高聚物胶黏剂的氧化固结作用和碎石集料间的相互嵌挤,前期增长迅速,后期逐渐趋于平稳;胶粘剂用量、碎石粒径、养护龄期等因素均会对其强度产生影响,其中胶黏剂用量、碎石粒径对强度影响显著;在光热条件综合作用下,碎石高聚物多孔材料强度有所降低;在不同的水流作用下,碎石高聚物多孔材料基本都不会产生冲刷侵蚀。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航空涡扇机的船用化改装,常是采用比较简便的核心机改装方案;近年来,随着对改装机输出功率和油耗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已逐渐趋向于采用保留、改造低压转子的改装方案。在低压转子的改装方案中,低压压气机顶切方案的改装工作量最小,而且由于其内部结构基本上未作改动,从而有利于解决低压转子  相似文献   
8.
以曼纳线性损伤准则、分段线性解为基础,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影响的前提下,运用分段线性解模型,模拟标准梁的疲劳损伤发展过程,提出钢筋应力系数发展的不利曲线,对不明配筋梁进行剩余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在船用燃气轮机老机型压气机的更新中,往往是采用在现成的压气机(简称原机)上加置前加级的办法。加了前加级后,可以同时提高流量和压比。加级法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原机的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工艺技术上的已有成果和现成的工艺装备,但前加级机的设计要受原机通道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的空间形态是城际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高速路网的形成和扩 张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问题.为了探究高速公路的生成机制,本文以微观上路段的动态生成替代宏观上路网的全局规划,在局部的路段生长过程中引入生长规则,采用最短路确定 生长节点,构建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运用一维搜索算法进行求解确定路段的生长方向,进而构建出高速公路生成模型.模型再现了高速路网的生长过程及涌现特征,如共用路段、 枢纽节点.通过对比实际和仿真的树状结构高速路网,以及分析相关统计数据,结果表明, 该高速公路生成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和解释实际路网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