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行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只是对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描述及其外延的机械规定。依据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内容上反映一定的阶级或集团利益,具有特殊性,在形式上又要说成是体现共同利益,具有普遍性。其根本功能是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即为维护或冲击现成的利益格局的行为合法性提供合理性辩护。意识形态的总体性,需从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而并非整体和部分的机械关系上来把握其同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外延关系,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包含了意识形态,但不是所有社会意识形式中的思想观点都是意识形态。确定是否是意识形态的根本依据是,是否反映人们之间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由此可将意识形态区分为程度不同的政治生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国际交往领域。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既提出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又强调"不争论",从而推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他之所以能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其思维艺术是:第一,强调实践性思维以在政治上达成一致,区分理论问题和政治实践,转换有争议问题的焦点,引导人们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第二,适时转换话语以把握推进改革开放的话语权.这些思维艺术,对今天继续推进解放思想的重要启示是:处理好理论探讨多元意见与指导思想一元基础的关系,逐步解决制约解放思想的社会因素,用"三贴近"话语掌握继续解放思想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理论,强调党在组织上和目标上的先进性,但没有涉及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的问题,列宁发展了新型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学说,并对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原则,毛泽东在无产阶级人数少,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成功地建设起一支工人阶级先锋队,并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提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执政思想,但是,他晚年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和“阶级斗争先锋队”的建党思想,带来了严重后果,邓小平给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交代”,开创了党建的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思想要解决的,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来坚持执政为民的问题,它必须回答诸如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等全新的历史课程,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一个中间地带”观点到“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之间,存在“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中间环节,这些思想发展到“三个世界”理论的过程,既是毛泽东深刻反映战后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他观察国际局势的意识形态视角不断转换的过程.“三个世界”理论在实践上的功绩,不仅在外交上鼓舞了世界人民反霸斗争,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内政上为中国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开辟了道路.其思想价值,则是区分“敌、我、友”三个层面的意识形态视角.“三个世界”理论的局限性是夸大了战争的现实危险性,高估了世界革命的形势,其主观原因在于固守关于经济、政治、战争和革命的传统意识形态.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调整了经济、政治、战争和革命关系上传统的意识形态,并进一步将视角转向人类的高度,是对“三个世界”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