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雷公山隧道运用新奥法原理采用多种相应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雷军 《隧道及地下工程》1997,18(4):43-46,35
隧道软岩破碎地段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施工工艺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地介绍了超前锚直布置原则、施工要点、施工工艺、注意事项、以及环挖技术,对类似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雷军 《铁道建筑》1998,(6):15-18
京姓铁路雷公山隧道2995m软弱围岩采用复合式衬砌,充分地利用了围岩的自承作用,提高了衬砌的承载能力。文章详细介绍Ⅱ、Ⅲ类围岩施作复合式衬砌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施工、道路交通、地下管线及周边构筑物安全,对暗挖车站、横通道及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通过地层进行了松散区探查及处理;并结合黄庄站工程实例进行处理、效果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主城区中修建大规模的地铁工程时,地下隧道下穿各类建筑物会对隧道上覆地层产生扰动,从而导致周围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甚至倾斜开裂,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文章以深圳地铁13号线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以隧道穿越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某宿舍楼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隧道-土体-桩基-建筑物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时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以及内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主要集中在隧道上方的土层中,盾构掘进前和盾构掘进后的建筑物梁柱构件内力没有明显改变,隧道下穿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是由于盾构施工打破建筑物与基础之间的初始平衡状态,导致建筑物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在建筑构件中协同传递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线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高枧槽隧道实体工程,介绍了开挖断面大、岩溶发育、地质复杂的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情况及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地表打入钢管桩预加固提高承载力、中台阶钢架间增设纵向托梁与地表钢管桩焊接提高整体受力、设置临时仰拱或横撑、双层拱架支护等措施。通过及时分析围岩和支护变形情况,最终洞内初期支护变形、拱顶下沉、地表开裂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雷军 《摩托车》2004,(10):32-32
成为一位摩托车爱好者是从我购买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开始的。我的工作单位离家较远,因此总想买辆摩托车骑,可家人总以摩托车危险为由极力反对。一日,发现市面上有种踏板燃油助力车出售,于是立即向周围有摩托车的朋友讨教咨询。这种车排量小,缸体容积36mL。一般骑行速度为25km/h左  相似文献   
8.
堰岭铁路单线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堰岭单线铁路隧道施工实便,总结施工方案选择、挖装运作业线设备配套以及机械化施工和工艺改进等经验。并提出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雷军  和万春 《公路》2001,(4):78-82
大跨度软岩公路隧道采用短台阶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结合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地介绍了该施工方法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劳力组织、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以及效益分析等,对类似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地铁7号线08标百子湾站—化工路站区间为工程背景,针对该区间隧道穿越污染地层问题,为确保污染地层中隧道安全、健康的建成,通过现场取样及化验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充分考虑污染土的特性和地层因素、安全因素、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对污染地层盾构选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泥水平衡盾构工法有效规避了施工人员接触污染物,防止了污染物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应作为污染地层隧道施工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