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智慧交通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市在智慧交通领域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径。首先,系统梳理深圳市从大建设期、建管并重期到高质量发展期的发展成效,总结顶层引领、需求导向和示范推动的深圳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然后,分析新基建、交通强国战略叠加背景下科技革命如何催生基础设施、交通方式、治理模式、运输组织和出行服务等领域深刻变革。最后,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定位,提出“新基建、新方式、新治理、新运营、新体验”五位一体的智慧交通先行示范新方向,并明确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支撑深圳市持续引领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数字中国、交通强国、新基建战略叠加,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模式深刻变革。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新形势以及智能交通发展新需求,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阐述了新一轮国家智能交通发展顶层战略。提出推动交通设施设备升级、交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运营组织柔性协同、物流运输高效安全服务、出行服务品质化提升、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等六大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导向和路径任务。聚焦智能交通发展瓶颈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推进重点建设、推动升级、鼓励示范、创新应用等四类重大行动示范,由点及面推动形成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新格局,实现未来5~15年中国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超  邵源  韩广广  徐丹 《城市交通》2021,19(3):10-17,50
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加速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将产生新的基础设施、新的交通方式、新的治理模式、新的运营组织和新的出行体验,推动未来交通模式深刻变革.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从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出行服务、物流货运、能源产业、新兴科技等方面梳理分析当前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趋势.通过调研国际顶尖咨询机构和科技企业,研判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演进趋势,重点梳理新技术对交通发展的多元化影响.聚焦交通行业关键问题,从超前谋划、超前布局的角度,聚焦基础设施、能源结构、装备工具、运营组织、交通治理、出行服务和产业体系七大重点方向,提出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合理化策略措施,以期推动中国智能交通在未来10~2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超  陈小鸿  张俊峰  韩广广 《城市交通》2021,19(4):112-119,129
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关联因素多,涉及多方利益群体,决策过程复杂,亟须研究建立损益兼顾的多维综合评价方法.现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重视道路交通运行,而在能源环境影响评价、公共交通设施服务评价、市民意愿接受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不足.考虑市民意愿建立交通需求管理可接受的公众参与评价指标,构建交通运行、能耗排放、公共交通设施服务、公众参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建立交通需求管理综合评价模型,形成"诊断评价—约束评价—综合评价"政策体系和闭环评价流程.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对道路拥堵收费政策、停车收费政策以及拥堵收费和停车收费的组合政策三种假设情景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5.
孙超  韩广广  张俊峰 《交通与运输》2021,34(z1):70-75,80
快速路交通事故多发且事故后果相对严重,通过分类量化快速路交通事故的潜在影响因素,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交通事故的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显著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超速、互通式立交、主辅路切换出口、辅路接入道路和坡度五个因素对快速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结合快速路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针对速度管理、互通式立交和主辅路接入管理提出可行的交通安全改善对策,为快速路交通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