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水路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梅涛涛  王新  何丽平 《水运工程》2018,(12):198-201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大面积吹填造陆工程中出现的地基沉降计算问题,对目前常用的大面积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De Beer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依托工程的现场试验数据对De Beer公式中所涉及的参数进行讨论,得出合适的沉降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比较现场实测沉降的预测值,证明该分析方法和流程可以很好地用于大面积砂土地基沉降计算中。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广泛遇到的海外港口建设工程中强夯设计参数选择和强夯施工监测等问题,详细对比分析了中、欧、美规范和手册中强夯法适合土类、设计参数和施工监控等。对比发现,中、欧、美规范和手册关于强夯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理念,欧、美广泛采用能量法设计施工参数,而中国则通过强夯后的加固效果指导施工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控制科威特LNGI工程水力吹填砂土地基质量,合理评估水力吹填砂土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选取基于CPT的3种经验公式,计算满足设计承载力200 kPa作用下所需的最小锥尖阻力qc值。结果显示,Bowles(1996)法和BS EN1997-1:2004 Annex D推荐法计算的最小qc值与水力吹填质量等级有关,但两者结果较接近,而EslaamizaadRobertson(1996)法计算的结果较小,仅为3. 8 MPa。基于保守考虑,最终结果取前两种方法平均值中的最大值7. 5 MPa。同时基于现场实际,在地基处理后预先进行CPT检测,得到平均锥尖阻力远大于计算验收值,并由大型载荷板ZLT试验验证了满足长期沉降的设计承载力。可见,在地基处理后可预先采用CPT对处理后地基处理承载力进行评估并辅助少量大型ZLT试验进行验证,可有效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收。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原理,推导了干施工条件下重力式码头方块墙沉降与旋转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重力式码头试验段的沉降与旋转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块墙沉降与旋转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沉降与旋转均随着方块安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墙后回填碎石和墙上预压荷载后,墙趾处沉降继续增大,墙踵处沉降减小,并且墙体的旋转在预压后达到最大值。在重力式码头工程中推导的理论计算方法可应用于预判码头方块墙的沉降和旋转量、评价方块墙的预压效果以及预估现浇混凝土垫层的预设坡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无填料振冲密实法相关原理和工程应用已有很多,但有关无填料振冲国内外标准的对比分析几乎没有。针对无填料振冲密实法在国内外标准设计条文的差异性,选取英国CIRIA协会标准C573、英国ICE协会标准、美国国防部军工手册和中国港口工程地基行业规范,对4种常用设计规范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国CIRIA协会标准和美国国防部军工手册均提供较详细设计表格,指导性强;而中国港口标准和英国ICE协会标准则仅提供原则性规范和具体数值范围。同时基于科威特LNGI工程项目,比较不同间距设计方法在同一设计密实度要求下的差异性,为国内完善无填料振冲设计规范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风积沙在沙漠地区作为一种储量丰富而级配不良的回填料,虽然在中国已成功应用在部分公路路基上,但是对风积沙处理目前主要集中在浅表层的处理,对其深层或水下处理方法和适用性研究较少。该文结合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工程台特玛湖段风积沙路基,采用强夯法对其水下深层处理,监测夯击时风积沙夯沉量、隆起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并对比其强夯加固前、后效果。研究表明:处理深度约5 m的沙漠湖区风积沙路基适宜的单点夯击能量为2 500 kN·m,单点最佳夯击击数为8~9击,夯点间距宜为4.5 m,夯击时地表隆起量小;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多遍点夯时可连续作业;风积沙强夯前后加固效果明显,可以用作公路路基回填料。  相似文献   
7.
剪胀特性是土体的重要特性之一,然而,经典的塑性力学理论高估了土体的剪胀性质,从而使土体强度背离实际情况。通过等效内摩擦角的方法,对原有的土体抗剪强度进行修正,反映出土体剪胀性对土体强度的影响。通过构建对数螺旋形式的破坏机构,推导出相应的内能耗散和外力功率表达式,结合极限分析理论和强度折减方法,建立边坡安全系数的求解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随着剪胀角的不断增大,边坡安全系数增大的速度变慢,这种变化趋势是非线性的。针对不同的土质特性,提出相应的剪胀角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8.
滕超  何丽平 《水运工程》2024,(2):180-185
水泥搅拌桩(DCM)是一种常见的软基加固方法,国内在陆上应用成熟,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向着大型化、深水化、高质量发展,多个重大项目成功应用水下DCM技术。由于DCM法在水下和陆上施工的装备、工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直接将陆上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水下,不一定能起到很好指导作用。结合中、日、美、欧关于DCM质量评价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下DCM检测数量较多时,符合正态分布,可使用日本标准进行评价;国内JGJ 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以最小平均强度作为桩体强度代表值进行统计,而由于水下DCM桩桩径大,检测样本相对较少,统计意义不明显,不宜用于评价水下DCM复合地基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