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模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柏·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一文,使他在海内外一举成名。主要原因有四:其一,20世纪晚期,拉美经济危机、东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都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直接相关,而新自由主义正是“华盛顿共识”上的“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的局限。其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奉行自己独特的现代化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应从理论上概括和总结。其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他们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而所谓的“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在近年的失效,使得人们加倍关注中国的成功经验,希望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其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强大和崛起,势必会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因而也必然会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切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2.
简单地说,"中国模式"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这实际上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