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本文主要针对满足QI标准的车载15W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介绍,满足用户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需求,提升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利用TRIBON系统优化风管设计为课题,积极开展QC活动,由此缩短造船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实施“数字造船”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述国内外地铁车辆的发展状况和升级改造的项目案例,然后结合国内城市地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运维后市场的重要性,提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功能升级改造将是国内地铁车辆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车辆升级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为后续车辆升级改造项目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机械密封是指有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文中对输油站场离心泵机械密封的结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零件的作用、密封选材进行介绍,以机械密封常见失效机理分析和解决对策为目的,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利用选型、冲洗、维护来解决的方法,实现了机械密封长周期稳定、可靠地运转。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国内外采用永磁直驱技术的轨道车辆发展状况,归纳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结构形式,讨论了抱轴式直驱结构与弹性架悬式直驱结构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形,分析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蛇行运行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针对轨道车辆应用,从磁性材料、冷却系统、温升效应、电机质量、气隙磁密、反电势抑制、失磁故障、电路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永磁直驱牵引电机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了传统的牵引电机控制策略,讨论了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用于永磁直驱电机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轨道车辆永磁直驱技术的现存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刚性抱轴式永磁直驱结构紧凑,但电机受轮轨振动影响较大且增加了列车簧下质量,仅适用于低速轨道车辆;高速轨道车辆直驱技术宜采用弹性架悬式直驱结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永磁牵引电机和直驱转向架的弹性连接方式和最优匹配参数,优化簧上、簧下质量分布;内置式永磁直驱转向架可缩短车轴长度和减少轴距,具有质量轻、动力特性好等优势,较适用于复杂的地形环境应用;需要研究更为快速准确的永磁电机故障在线诊断、预警与抑制方法,可结合基于故障诊断及预测的智慧运维技术,为车辆提供维修决策建议;需对永磁直驱电机定子、转子拓扑结构进一步优化,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冷却结构及精确的温升计算方法;传统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难以兼顾高转矩动态响应和低转矩脉动,模型预测控制因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等优点,较适用于轨道车辆这类低开关频率大功率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降低其运算负荷并提升其稳态性能;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可节省电机内部空间体积,且能防止编码器故障带来的可靠性问题,适用于内部空间狭小的直驱转向架,现有中高速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已具有较好的性能,零速和低速下采用高频信号注入法虽能实现较准确的位置估计,但其对电机控制性能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九江-景德镇输气管线鄱阳湖穿越工程为实例,介绍了综合勘察技术在大型勘察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分工程地质调查、水上钻探和工程物探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采用了水上地震映像、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手段,通过不同勘察手段的整合、印证,较为精确地反应出穿越区域的层位变化,查明了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启动特性好、加速能力强及噪声低等优点,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轨道车辆永磁牵引传动系统的驱动变流器拓扑和控制技术两方面展开综述。概述永磁牵引电动机变流器拓扑及其调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基于两电平拓扑和三电平拓扑牵引变流器的优缺点;综述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在轨道车辆牵引变流系统的优势和应用现状;对永磁牵引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及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轨道车辆的应用特点,阐述现有永磁牵引电动机弱磁控制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永磁牵引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勘察平台自航所需的主机功率,对自升式平台的缩尺比模型自航试验进行设计,并开展不同航速下平台模型的自航试验。在此基础上,得到螺旋桨推力与平台航行时阻力相等的自航点,并计算实际平台在不同航速下所需的主机功率。研究成果可为自升式勘察平台设计过程中的主机功率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