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9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1.
我国长期采用政企合一的港口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今天遇到挑战。实行政企分开势在必然。本期刊登的关于深圳港口政企分开体制运作情况的调查,旨在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作为新兴港口,深圳港的管理相对全国许多老港口来说有其特殊性。但他们毕竟先行一步,尤其是“以服务为主”、“规范企业行为也规范管理者行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引导而不是简单采用行政手段”和“不断为港口企业拓开发展空间”等做法,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期待更多港口在深化改革中,勇于创造,善于总结,以新鲜经验参加本利交流,以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4.
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形成全球化大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汝耕 《中国港口》2002,(2):1-1,12
翻开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有两个经济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令国人深思. 一是资源贫乏的日本,把各老牌发达国家远远抛在后面.日本是个工业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又是二战中的战败国.195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4亿美元,仅相当美国的6%,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一位;人均收入也只有194美元,在西方国家中排列在第34位.据日本的《国家比较统计》,日本在1958年不仅排在上述国家之后,还排在中国和印度之后,只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1%.但是,1960~1970年,日本开始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重化工等基础工业,在"三湾一海"海湾地带兴建了一批钢铁、石化、机械、汽车造船等工业.其后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化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相似文献   
5.
临港大工业形成世界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经济发达国家临港大工业先后崛起,原产业经济带也趋向大港口周围集结,形成了实力强大的临港工业地带,既成为各自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栋梁,又促进了世界化大生产生产方式的形成。这可以说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本文揭示了这一地缘经济规律,并联系我国工业布局上的变化及其可争取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有两项重大基础工程建设,是在未花国家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建成并不断扩大其规模的,这就是赤湾海上石油开发基地和赤湾深水港区。如今,赤湾石油开发基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洋石油开发基地,也是世界上几个有成效的海洋石油开发基地之一;赤湾港区也成为年吞吐量在一千万吨以上的深水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达一百多万TEU。负责投资和经营赤湾港区的中国南山开发集团公司,形成了42亿总资产和25亿的净资产。而所有这一切均是在仅有企业少量集资,靠勤俭建设、集约经营、滚动式发展形成的。因而可以说这是深圳市所创的多个奇迹中的两大奇迹!现从规划建设和高效经营的角度,作一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南山开发公司1982年以1亿港元的股本起家,经过短短的13年时间,已建成了年吞吐量达800万吨的深水海港,成为拥有两个股市坚挺的上市公司,38个独、合资企业,形成港航运输、石油基地、临港工业、房地产开发等四大产业体系,总资产77亿元,净资产23亿元,年创利3亿多元,创汇在300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南山开发公司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一、按自筹资金建港新模式,最大限度节省投资 由本企业筹资建港,还要负担该地区的公用设施、口岸联检、福利事业等社会性开支,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图生存、求发展,企业必须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另辟蹊径,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千方百计把港口建设“投资大、效益低、回收慢”这个传统的状况,转变到“投资省、效益高、回收快”的轨道上来,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集规划、建设、投资、经营为一体,采取基建与经营交叉同步进行,保持滚动式发展。 1.狠抓前期,把握机遇,适时投资。 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能迅速形成生产力的设施,避免过早、过晚、过快投资,在制定分期投资计划时,根据港口生产经营的发展和市场货源调查、预测,以及外资的需求,当港口吞吐量接近饱和(参照国外经验,到设计吞吐能力70%左右时),?  相似文献   
8.
从规划建设和高效经营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赤湾港近20年的开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