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在摄影术出现之前,无论中外,写实性的绘画都是表现事物形象,以及在人际间传递事物形象的至高法门。为了进一步提高传递形象的效率,人们发明了可以大量复制的版画。无论东西方,版画形式在当时都是大量传播形象信息的最快捷、最好的载体。在19世纪摄影术和照相制版技术产生之前,版画是附在文献、书籍和报刊上传播形象信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海处在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世界香料贸易的核心地区,而马六甲海峡又是直通印度洋、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重要的海上贸易咽喉,珠江口正是处在这个国际贸易的黄金水道上,区域的优势注定了中国南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福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主力船型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其中“水密横舱壁”这项技术,就是在福船上最先采用和发明的,使船舶在破损时具有足够浮力和稳性,现在这项技术被现代舰船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在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中国海防力量强大,虽然那时已经有倭寇,也还没有形成气候。下西洋被禁止,明朝廷不再容许造大船。连水军舟船也仅仅是抓一抓小毛贼,捉一捉走私贩,限制为"缉私捕盗"船。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6.
当传统的时代成为过往的历史,那些曾经与中国人生活休戚相关的各式帆船是什么样子?如何建造?如何操帆远航?成为当今年轻人的遐想。  相似文献   
7.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编辑《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搜集、整理船画、船图时,收集到了一份中国木帆船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罕见影像资料.依据收集到的这艘船的资料介绍,使我们对这艘中国木帆船有了一定的了解.介绍资料说,在外军舰船编制中,曾经有一艘中国式的三桅"戎克船",不仅拥有正式的海军军籍,还有正式的舰名"郑和"号("USS Chen Ho"),以及根据帆船分类的舷号"IX-52".  相似文献   
9.
“福船文化馆”坐落于福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在众多的古建筑群内,建设有28家博物馆和文化馆.为进一步丰富“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文化馆类型,全面展示福州和“三坊七巷”海洋文化特色,社区投资并选定“三坊七巷”文儒坊的明代建筑尤氏古民居,从2011年5月起,建设了占地2633平方米的福建省首座“福船文化馆”,展示中国四大传统帆船“沙船、浙船、福船、广船”之一的“福船文化”内涵与精髓,使公众感受中华传统舟船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福建海洋文化的根脉传统,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家以中国传统帆船福船文化为重要载体的专题博物馆——“福船文化馆”,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以展示中国四大传统帆船“沙船、浙船、福船、广船”之一的“福船文化”内涵与精髓,使公众感受中华传统舟船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福建海洋文化的根脉传统,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