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在哈大高铁施工第Ⅰ和第Ⅲ标段线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上,选择24块砂浆灌注施工已完成1~3个月,但尚未铺轨的CRTSⅠ型轨道板,对其高程及与砂浆垫层间离缝进行24 h全天跟踪测试,研究温度变化对轨道板温度翘曲变形及与砂浆垫层间离缝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轨道板的表面温差变化幅度大于环境温差的变化幅度;当轨道板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时,轨道板高程的变化量、轨道板与砂浆垫层间的离缝最小,反之最大;轨道板高程的变化幅度大于轨道板与砂浆垫层间离缝的变化幅度;轨道板4个端角处的高程及离缝的变化幅度大于轨道板其他各处;曲线段上轨道板高程及轨道板与砂浆垫层间离缝的变化幅度大于直线段上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2.
对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使用的两种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具有明显的黏弹特性、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大的折压比,其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应力缓冲;CRTSⅡ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较低的折压比,因其沥青含量较低,黏弹特性不明显,应力缓冲性能相对较差,结构完整性保持能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聚合物乳液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可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冻性、耐候性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乳液的加入显著减少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拌合用水量以及体系总水量,降低了砂浆的吸水率;聚合物乳液减缓了砂浆初期抗压强度的发展,但有利于砂浆后期抗压强度的增长;聚合物乳液提高了砂浆折压比,改善了砂浆的弹韧性;聚合物乳液在保持砂浆良好耐候性的同时,改善了砂浆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化微量热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纳米水化硅酸钙(N‑C‑S‑H)对水泥水化及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开展了基于N‑C‑S‑H的免蒸养轨道板的试应用。结果表明:掺加N‑C‑S‑H能提高水泥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总水化放热量,且当N‑C‑S‑H掺量超过6.0%后,水泥水化放热第二峰值不再继续提高;掺加N‑C‑S‑H能显著提高砂浆8 h和12 h抗压强度,且随着N‑C‑S‑H掺量的增加,砂浆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在25℃养护条件下,掺加1%N‑C‑S‑H可达到轨道板混凝土免蒸养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快速抢修砂浆在现场灌注施工,要求砂浆具有一定的微膨胀性。通过添加铝粉,原充填层砂浆24 h能达到1%~3%的膨胀率,但快速抢修砂浆中加入铝粉却无法膨胀。研究发现:前者使用的硅酸盐水泥pH值12以上,后者使用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pH值10~11;快捷抢修砂浆因碱度较低造成无法膨胀,在其中掺加一种特殊的发气剂则砂浆的微膨胀性能可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法含水率测定仪在传感器安装角度10°~90°,砂含泥量0. 5%~3. 5%,细度模数2. 2~3. 2以及松散堆积和紧密堆积2种堆积状态下测试了砂的含水率。结果表明:微波法含水率测定仪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介于30°~60°时测量值相对集中,误差偏小,测试精度高,最佳安装角度为40°~50°;含泥量波动对含水率测试精度影响较小,测试结果均未超出0. 3%的误差限值;砂细度模数在2. 4~2. 8波动对测试精度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太细或者太粗的砂则难以保证含水率的测试精度;初始含水率越高,砂的堆积状态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越大。因此,微波法含水率测定仪使用前应选择与现场堆积状态相一致的砂料进行基线校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流动性试验、间隙通过性试验、流变性能试验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水下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胶比在0. 36~0. 38,胶凝材料用量在440~480 kg/m3,砂率为50%,粉煤灰掺量在35%~45%时,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较小,流动性及间隙通过性较为优异,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而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混凝土流动性对V形漏斗流出时间最为敏感,对坍落扩展时间和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的敏感性差别不大;提出了低胶凝材料用量、高体积稳定性的水下自密实混凝土制备方法,为沪通长江大桥及同类超大深水基础复杂结构工程水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