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提出了以节点最大第一主应力为控制变量,在载荷循环内将各工况下的节点应力在最大第一主应力方向上投影以确定应力变化范围,并采用Goodman图进行评价的疲劳强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对于焊缝和母材采用统一的处理方式,便于工程应用。以典型十字角接接头为例,分别采用热点应力法和文中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评价,其结果接近,且方法评价偏于安全。针对某工程实例,本方法给出的高利用率区域与实际裂纹发生位置吻合,基于利用率推导的累积损伤计算与动应力测试给出的评价结果接近,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A型地铁车辆轴重达到17 t,超过标准的要求。标准对车辆轴重限制主要基于当时具体情况(速度、载重等),随着地铁技术的快速发展,轴重已经成为制约地铁车辆性能提升瓶颈。研究了相同结构下2种轴重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型地铁车辆型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2种轴重车辆稳定性、平稳性、曲线通过性能等指标相差较小,且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此外通过现场型式试验发现轴重17 t地铁车辆对应的动力学方面都具有较为优秀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标准要求。分析结果表明:2种轴重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基本一致都达到设计要求。在兼顾车辆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轴重限制放宽到≤17 t是合理并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