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9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钢-混预应力桁梁新结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钢桁梁设计受到强度、稳定、疲劳、构造及冶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桁高与跨度存在合理比例关系,所以跨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建造就有困难、有风险,为克服强度、稳定等问题而变得经济上不合理。提出的钢混预应力桁梁是将上弦杆做成钢管混凝土结构、下弦杆做成钢与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增大其压杆稳定,减小杆件的应力幅,削减下弦杆的最小长细比限制,增强横向刚度,使桁梁这一古老结构形式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四线铁路钢箱混合梁弯斜拉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线铁路弯斜拉桥的受力特点,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静力分析方法,围绕斜拉桥结构体系、桥梁整体刚度、收缩徐变、几何非线性等方面对其展开拉索、主梁、桥塔、基础的构造设计与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研究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弯钢箱梁在受纵横向弯曲、剪力滞和扭转翘曲组合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结合段、主梁与桥塔横梁固结、斜拉索上下钢锚箱的局部应力分析和构造研究.采用车桥耦合时变分析方法对其行车动力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反应谱及地震波时程分析方法同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线铁路弯斜拉桥钢箱梁采用约3m的横隔板和腹板间距对改善主梁构造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行车动力性能说明该桥采用1/900的挠跨比控制结构刚度较为合理;采用E型钢阻尼支座改善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大跨高墩T构铁路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宜万铁路穿越崇山峻岭,为减少工程对高陡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马水河大桥选取了大跨高墩T构桥式方案,结合该桥的设计与研究,介绍大桥主要结构构造,并从施工方案分析、结构体系受力及刚度研究、收缩徐变影响、抗震性能等方面叙述了大跨高墩T构桥的主要力学特点和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既有提速线上的某些桥梁出现晃动的现象引出桥梁动力特性与行车稳定性关系的问题,从影响行车安全与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轨道不平顺的本质出发,运用确定性不平顺对列车激励的基本原理,采用桥梁时变挠度曲线不平顺激励的具体处理方法分析其对行车的影响,同时提出通过限制桥梁对列车轮轴激励输入量值来约束桥梁结构动力性能,以满足行车安全稳定要求的研究思路,增加桥梁动力设计的可操作性,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有关高速铁路构造物设计或建造的主要技术观点,并且研究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由于台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问题和简支梁的跨度限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可靠性理论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发展处在技术理论转轨的历史阶段,为了保证结构工程具有足够的实际可靠性,结合可靠性理论发展历程及推广运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提出渐行推进的发展观点,设想通过不断自我完善的较长过程实现最后转轨。转轨是一个过程,为避免失误,文中最后归纳了一些提高工程实际可靠性的非计算方...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是传统钢桁梁用于高速铁路的重要前提,“钢混预应力桁梁”提出钢桁结合梁的新思路,但其主要优势有赖于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桁下弦杆的有机结合、共同受力,通过对该结构形式的关键构造技术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初步论证构造措施的有效性,能使桥面板成为承载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该结构的主要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即对钢桁梁的稳定、刚度、疲劳、行车等问题的改良,以及混凝土有效参与结构受力对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的提高。另外,运用此钢混结合新方法,提出几种结合梁桥的构造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的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今斜拉桥一方面继续向更大跨度发展,另一方面在中等跨度范围与其他桥梁形式争夺地盘,使其成为最具变化而又多姿多彩的桥梁结构形式,本文结合京沪高速铁路部分斜拉桥的调研工作,对部份斜拉桥结构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客运专线的特殊之处和个人的一些认识,叙述了有关客运干线构造物设计、建造的主要技术观点和高铁桥梁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了支持所提出的观点,在本文最后给出了两个分析例证,以说明某些东西是客运专线必须考虑并应予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