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国内外的建筑历史上,由于地基软弱、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下沉或者不均匀下沉,对建筑工程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高层建筑和重要建筑的建设,不均匀沉降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给投资方和施工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影响。因此解决地基沉降在工程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数字编码轨道电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有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的传输通道,讨论了各种传输方案,提出了一种采用模拟调频方式的32位数字编码轨道电路,选用TMS320C32作为CPU,设计了发送和接收子系统,最后给出了室内仿真试验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中通道S04标索塔高度和结构形式不断变化,造成混凝土养护操作困难,养护效果差等问题,对造塔机智能养护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智能养护系统和标准养护对混凝土湿度、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造塔机智能养护系统可使养护区域的养护湿度在25 min左右上升到85%RH,智能养护28 d抗压强度较标准养护提高2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施工区网联车与普通车混行状态下的车流跟驰及换道行为,分析网联车的区域内通讯及更小安全车距等特性,改进普通车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减速规则和随机慢化规则,构建网联车跟驰模型。建立普通车和网联车在施工区不同区段的换道意向规则,基于车距采集和空位排序算法建立网联车在通讯区域的预期换道和施工区域的强制换道模型,结合普通车换道模型模拟施工区混行车辆的换道规则及车流分布规律。采用算例验证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多次实验消除随机因素影响,结果验证了网联车对扩大通行能力,提高平均车速及降低走行时间的有效性;不同比例下的换道点分布显示,网联车比例越高,预期换道区的换道点越靠近强制换道区,且强制换道点越靠前;而普通车换道点分布受混行车流比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台湾因人口集中都会区且道路年增率远不及车辆年增率,形成都会区内及城际道路交通日益频繁与拥塞,台湾目前陆运交通主流与世界趋势相同,主要以轨道运输系统为陆运交通主要解决方案,同时近年来在降低环境污染及增加能源使用效能之呼声下,更使得铁路运输亦再度成为最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台北捷运系统中和线古亭站穿越民房下方潜盾隧道段、维修线中华路区段及板桥线西门站至龙山寺站地下隧道,沿线接获越来越多居住其上的居民对振动噪音污染生活质量之抱怨与不满,同时因民众环保意识的日渐抬头,民众对捷运行驶的噪音愈来愈不能忍受,噪音陈情的地点也愈来愈多,目前虽采取许多改善措施,但似乎不能满足沿线居民的需求.此篇论文即针对轨道运输系统中台北捷运地下隧道分轨道噪音之成因进行分析,并经分析评估,拟定出各轨道噪音案在地下隧道的防治对策,并对部分防治对策做-长期监测,并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比对,厘清对策与成因在理论上及实务上之成效比对,从而进行设计上之回馈,以提供轨道运输在环境噪音防治之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台湾近年来新兴轨道运输系统方兴未艾,都市轨道运输系统,因其路线多经过都市闹区,故常采用地下型式兴建,当发生意外事故或灾变时,乘客能否安全逃生必须倚赖系统对隧道内与地下车站之乘客安全疏散所设计的逃生设备及事前完备规划的操作程序;目前台北捷运系统在隧道段及地下车站之灾害处理对策部份,已属成熟,由于台北捷运系统为台湾都会区轨道运输系统最先施作者,其规划设计除参考国外捷运系统之相关规划设计准则外,并融合台北都会区域活动特性而订定了台北捷运系统地下隧道乘客逃生操作程序,本文将台北捷运系统规划隧道安全疏散程序及地下车站乘客疏散原则,作一全面性说明及分析,希望能提供国内其它轨道运输隧道系统安全规划之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海风电场快速建造的"大尺度筒型基础的浮运拖航"关键技术以及筒型基础作为边际油田开发的基础形式的背景,同时考虑气浮基础各分舱中水和空气的刚度,推导多分舱筒型基础整体的垂荡和纵摇刚度。建立气浮筒型基础的运动方程,以CBF-3-150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为例,用数值解法揭示其基础在规则波浪下不同航速和不同波浪入射角对气浮筒型基础运动状态和筒内气垫状态的影响。以理论计算预测筒型基础在规则波下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机械化补口技术质量要求,开展机械化补口冬季低温环境下适应性施工技术研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分析,总结出管道补口部位加热温度上升及下降变化规律,确定了现场施工工艺参数,优化了防腐补口工艺规程。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第一、四标段优先采用了机械化补口工艺进行3LPE补口,经冬季施工验证,补口施工效率和补口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世界陆路运输系统已渐趋使用铁路/轨道运输形态来解决陆运交通拥塞问题,它虽然具备了许多的优点,然而另一方面,铁路/轨道系统对沿线居民因车轮/钢轨接触所造成噪音振动问题及钢轨电流窜流所形成杂散电流电蚀问题,亦成为现代化铁路/轨道运输系统所急需处理的重要课题。现针对台湾隧道无碴道床轨道工程中振动污染防治部分进行研析,就台湾传统铁路、高速铁路、捷运系统及轻轨系统各系统,以现有各系统轨道工程振动污染防治方式作一综整分析,另对未来轻轨系统亦作出研析讨论,其中包含钢轨扣件系统、不同减振无道碴道床轨道系统等部分,其中特别探讨北捷浮动道床分析模式(以ABAQUS有限元素软件检算)、预估成效及实际量测结果,做一比对探讨说明,希望能够作为台湾及国际轨道相关单位,进行后续都会区轨道运输环境振动污染防治学术研究及实务设计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