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速公路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强封闭性阻隔了公路两侧范围区域内动物的通行和交流,使野生动物的基因交流和种群数量收到影响。文章以安徽省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为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对其动物通道的设置意义和方式做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戴泉玉  顾卫  陈述悦  齐藤诚 《公路》2011,(7):240-246
为了避免因为概念上的混淆而带来工程上的众多不便,通过对厚层基质喷附技术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的分析,并与国内常用的几种绿化技术比较之后,建议将该技术更名为“有机质喷播技术”.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定位跟踪,认为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存在主要的问题有:(1)干裂、脱落;(2)坚硬、保水性差;(3)初期草本植物生长过于旺盛,给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文章以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湖南省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为依托,选取典型坡面采用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施工法进行施工试验。介绍其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和工艺特点,并与其他绿化工程技术进行了效果比较,认为该技术可替代国外技术,并提升了我国生态恢复的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半干旱地区公路岩质边坡的生态恢复难题,以内蒙古赤峰-通辽高速公路某岩质边坡为例,采用保育块技术与客土喷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木本(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为辅的坡面植物群落。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使木本植物成活率达到60%以上且长势良好;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地上部生物量达自然阴坡生物量水平;物种构成以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群落稳定且植被覆盖度高于70%;移植的保育块树苗的根系结构与天然树木相似,具有主根发达、侧根不多但较强壮、根系呈网络状深入土中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的系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调研和试验,分析并描述了公路路域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路域生态恢复不同于一般绿化种植的功能、原则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路域生态恢复系统化设计的概念、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通过不同区域路段的现场调研及试验,从植物物种选择、植物群落设计、土壤肥力调控和路域生态工程技术适用性分析及其选择等多方面对路域生态恢复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西部不同区域、不同路段特点的边坡和中央分隔带生态设计技术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公路边坡重建植被群落初期演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泉玉  徐学才  顾卫 《公路》2014,(3):165-173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噪声危害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公害。降低噪声,保护声环境的任务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比较现有几种交通降噪措施的特点,认为声屏障是应用前景较好的城市交通降噪措施。但针对声屏障自身的缺陷,需在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1)声屏障要和周围景观相协调;(2)提倡在声屏障内前后种植各类植物;(3)声屏障形状要具有多变性和适应性;(4)注重声屏障材料的选用等原则。这样才能使声屏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环保。  相似文献   
8.
本项调查对福建省永安至武平拟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内植被现状,对该范围内植被现状开展了调查工作。统计了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等,并根据有关公式或方法,计算其重要值、生长量、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为调查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为了更好地将高新科学技术应用到公路保护及公路环境灾害防护中,文章结合3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阐述了3S技术在川藏公路环境灾害监测中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