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使船舶起重机安全可靠的工作,对起重机检测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船舶起重机过载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硬件选型,根据额定总起重量表利用MATLAB实现了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最后采用西门子PLC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控制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鲜花斗艳,锣鼓喧天。 8月25日,桂林北站盛装迎接参加中越青年大联欢的越南客人。16时,当700名越南青年代表乘坐的专列停靠在一站台时,早已在站台等候的中方青年代表立即上前热情迎接。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既有线桥梁换梁施工中,支座系统的处理方案关系到换梁的速度和行车的安全,以京广线汉水桥钢板梁更换施工为背景,介绍一种支座处理技术。该桥采用QZ球型钢支座替换弧形板式钢支座,新支座安装位置与原支座位置相同,但其下摆较原支座扩大并预留了钻孔空间。在钢板梁更换前,进行正式支座地脚螺栓钻孔,采用预埋钢板方式施工临时支座垫石,然后安装临时支座并更换钢板梁,保证铁路正常运营,最后进行垫石改造和正式支座的施工,待正式支座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支座受力转换。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在铁路既有线短暂的封锁时间内进行钢板梁更换是切实可行的,施工过程中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LS-DYNA显示分析,研究了杆式破片在不同攻角垂直侵彻硬铝靶板的响应,得出了不同着靶角度下破片侵彻能力,分析了临界速度、剩余速度、破口直径以及靶板塑性区域等参数,并总结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一种道岔外锁零件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利用理论分析、手册资料和现场测试三者的优势,建立道岔零件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从薄弱位置、S-N模型、应力换算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实例分析了道岔心轨第二牵引点锁钩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利用理论计算、手册资料和现场测试的方法,评价道岔零件的疲劳寿命是切实可行的。结合分析结果,讨论了零件疲劳寿命分析的可靠性以及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等级航道基础施工干扰大、封航手续审批难、大型船舶设备多等特点,结合跨越国家Ⅰ级航道的某特大桥主跨主墩承台施工,详细阐述了深水基础采用拉森SKSP-Ⅳ型钢板桩、整体钢围囹下沉法施做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本方法既保证了深水基础施工的结构安全,也极大缩短了工期,解决了高等级航道干扰大、深水基础施工周期长、耗费材料多的难题,可为部分深水基础施工特别是高等级航道内的深水基础及承台墩身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专业与非专业驾驶人的跟驰安全性,以真实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人跟驰行为的数据采集为基础,应用碰撞时间TTC及其拓展指标TET和TIT 3个跟驰安全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受测专业及非专业驾驶人TTC频率分布和单位时间内TET及TIT平均百分比,从而对专业及非专业驾驶人跟驰安全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专业驾驶人保持较小碰撞时间的比例比非专业驾驶人高,同时专业驾驶人单位时间内TET及TIT平均百分比大于非专业驾驶人.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绞吸挖泥船超长排距时的施工需要,在6500m3/h绞吸挖泥船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的基础上,保证叶轮外形尺寸不变、叶轮流道通过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分别对叶轮轴面和轴面流线进行水力设计,设计叶轮为四叶片扭曲叶片,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叶片包角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叶片包角为138°。通过模型泵试验,对比测试与模拟计算结果,验证叶轮的水力性能。通过对比四叶片与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的性能参数,预测两者在不同土质、不同排距下的生产率与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四叶片泥泵扬程比原三叶片高效高压泥泵提高了18 m以上,最高效率达到86%,且通过球径均为425 mm;土质为0.2 mm细砂时,研发泥泵的生产率提高了9%以上,排距提高了14%以上,耗功最小值降低了约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