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车轮-钢轨高速接触疲劳试验机上开展水、油和树叶等污染下的高速低黏着和增黏试验,通过最高速度200km·h-1的对滚试验,测得不同第三介质条件下的轮轨黏着-蠕滑特性曲线,研究增黏砂粒径和撒砂量对增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撒增黏砂可有效恢复各种污染下的轮轨黏着水平,使200km·h-1下轮轨黏着系数保持在0.18以上,低速下更高;增黏砂粒径在0.4~1.0mm范围内增大或撒砂量在40~100g·min-1范围内增加时,增黏效果均稍稍增强,综合考虑确定试验机的最佳撒砂量为40g·min-1、最佳粒径为0.85~1.0mm;考虑试验机与现场轮轨系统的尺寸差异、运行时复杂气流所致砂粒损失及适当冗余度等因素,建议现场最佳撒砂量为115~175g·min-1、最佳粒径为1.0~2.0mm;喷撒增黏砂会造成车轮接触表面的麻坑损伤,也是造成现场车轮踏面常见麻坑损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章龙管  李志刚  谭江 《隧道建设》2020,40(7):1041-1048
为解决大断面马蹄形盾构始发与接收难点,以蒙华铁路白城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大断面马蹄形盾构始发和接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其关键技术包括: 1) 始发阶段采用加强明洞代替传统盾构反力架,可降低反力架的制作、拆除费用和减少始发负环管片用量,有效缩短主体施工时间,节约项目成本; 2)始发基座的底部均匀铺设豆砾石,可减少盾构进入原状土后始发导洞与管片背部间隙回填时间; 3)始发阶段创新地采用套拱钢架代替传统始发端墙结构,减少始发附属设施的工程量,缩短始发准备时间; 4)接收阶段基座与端墙相结合,降低盾构在软弱地层接收安全风险; 5)优化盾构始发和接收位置,使盾构施工和明洞主体作业面充分利用、互不干扰,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普通刀具易出现滚刀多边形磨损、偏磨、刀刃崩裂等异常磨损和刀圈脱落现象。为改进滚刀刀圈的耐磨、耐冲击性能,提高刀具的综合寿命,提出采用球状碳化钨刀具替换普通刀具,并介绍了激光熔覆焊工艺以及宏观磨损检测工艺。经过施工现场的实际应用,发现球状碳化钨刀具具有更好的耐磨性,新型球状碳化钨刀具平均磨损量为0.00255 mm/延米,相邻普通刀具平均磨损量为0.01655 mm/延米。在第338~736环掘进中,新型球状碳化钨刀具最大磨损量为0.015 mm/延米,刀具无崩刃现象,滚刀轴承、密封等均无异常,有效解决了普通刀具易磨损、磨损不均的问题,为喀斯特地质条件下盾构刀具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经常从报纸、电视上看到驾驶员因误将制动踩成油门或制动系统失灵酿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每年给多少个家庭造成惨剧,每年损失至少上亿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