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机采用水土平衡法通过中间风井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盾构机通过中间风井的一般方式是:先完成全部中间风井主体结构,洞门处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后盾构机过站,指出这相当于完成一次到站、平移、再次始发的过程,造成涌水涌砂风险集中.随后介绍一种工法:临时回填风井底板结构,盾构从回填土中穿越,最后开挖并修筑中间风井结构,以此降低盾构过风井的涌水涌砂风险.  相似文献   
2.
国内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模具(钢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片钢模是盾构管片生式、靠模方式、定位形式、侧模加强和钢模细部5个方面对钢模的特性和质量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铁工程重大地质风险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质极其复杂,工程地质灾害隐患奇多,地下工程面临极大的风险和考验。本文总结并提出了“地下工程管理即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勘测、调查研究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创新并实践风险预控方法(设计方案、施工工法、工艺设备等),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建立了“认知地质是基础、创新方法为手段,精细管理为根本”的“以人为本”风险控制模式。结合典型案例,论述广州地铁风险控制模式,以供同行们指正、参阅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矩形顶管过街通道施工做到不开挖路面、不搬迁管线、减少噪声和尘土等,实现地铁人行隧道无障碍施工,符合建筑施工创建环境友好的新要求,成型隧道断面大,实用功能强(见图1、图2)。目前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过街通道在无法迁改管线的情况下,正在积极推广该工法。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常规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方法涉及设备多、布点要求高、所需观测人员多、监测成本大、测斜管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弊端,提出基于测量机器人开发深基坑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深基坑围护结构体三维位移的自动监测,并对测量机器人开发自动控制软件需注意的问题及控制流程做了阐述。通过对监测网的布设、测量方法与程序流程、系统误差及系统构成的研究分析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表明:在无支撑结构通视条件较好的深基坑监测中,用测量机器人代替经纬仪、全站仪人工测量、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实现围护结构的整体监测是可行的,可节约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另外,当测斜管被破坏时,可以作为补充手段,监测基坑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6.
在通过江、河等大埋深隧道工程中,盾构始发施工通常面临着涌水、涌沙等风险。文章针对工程特点,介绍了一种采用临时钢筋混凝土箱体辅助始发的工法,即盾构机先下井,修筑混凝土箱体并用回填土将盾构机密闭,使盾构从密闭箱体中始发,待盾构通过洞门后再补充注浆封堵洞门间隙。实践证明,该工法有效地降低了盾构始发涌水、涌沙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施工阶段盾构隧道漂移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盾构隧道位移控制是满足建筑限界的关键.文章从盾构工法特性、地质条件、盾构姿态、衬背注浆和设计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施工阶段的盾构隧道漂移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大深水底隧道面临着复杂地质、环境保护、港口产业、航道交通、空域交通、异常气象等风险,盾构法隧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工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去克服以上风险。文章针对深圳、广州至中山跨珠江口通道工程的特点,基于广州地铁在类同复合地层盾构工程的大规模实践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外大直径、高水压、长距离推进等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经验,对施工方案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盾构法三隧洞方案"功能齐备、质量保障、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等优势明显,为本工程最优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本盾构隧道工程的风险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铁工程重大地质风险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全面系统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施工环境,结合长期主管广州地铁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地下工程管理应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理念,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的意识、制度和行为,创新并实践风险预控方法(设计方案、施工工法、工艺设备等),建立"认知地质为基础、创新方法为手段、精细管理为根本"的以人为本的风险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盾构管片环失稳坍塌案例时有发生,探究其失稳坍塌发生条件对于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das GTS建立30环考虑环缝螺栓作用的荷载-结构计算模型,从盾尾管片环地基掏空和盾尾姿态突变2个方面探讨盾构管片环结构失稳破坏过程及失稳坍塌的发生条件。结果表明:盾尾渗漏使盾尾壳体失去了周围地基的有效约束作用,盾尾发生前仰后俯的姿态变化,隧道结构发生横向“横鸭蛋”和纵向挠曲变形,最终导致部分管片环坍塌。盾尾下沉位移是诱发管片环失稳坍塌的主要因素,盾尾下沉导致隧道纵向变形快速发展,快于盾尾渗漏引起管片环周围地基掏空所导致的隧道纵向变形。当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50 m且掏空范围大于5环、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45 m且掏空范围大于10环、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40 m且掏空范围大于11环时,环缝最大张开量超过单根螺栓极限应力时的环缝张开量47.43 mm,部分纵向螺栓被拉断,管片外水土发生喷射,加快管片环外砂土快速流失。当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5 m且掏空范围大于9环时,环缝最大张开量超过65.2 mm,管片环椭圆率超过46.1‰,最终诱发多环管片环失稳坍塌。研究结果可为盾尾渗漏诱发的重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