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2.
车身结构耐撞性的概念设计是由车辆乘员伤害指标确定出整车碰撞波形(正面碰撞),根据波形将车身结构性能分解参数化设计,文章从CAE建模角度。探讨比较了建立车身概念设计模型的各种主要方法工具,包括LMS模型、有限元Beam—element模型和多体MadymoFrame模型。表明各模型的建模特点和基本方法主要取决于结构刚度特性和惯性特性的提取与参数化。指出三维模型在概念设计阶段具有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指出车身结构耐撞性概念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由车辆乘员伤害指标确定出整车碰撞波形(正面碰撞),根据波形将车身结构性能分解参数化设计。探讨比较了使用CAE技术建立车身概念设计模型的各种主要方法工具,包括LMS模型、有限元Beam—element模型和多体Madymo Frame模型。论述了相关的建模特点和建模共同的基础:结构刚度特性和惯性特性,并讨论这些概念设计模型特有的局限性以及需要的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GB11557—2011的要求,为某微型电动汽车设计了一款转向管柱吸能支撑结构,它由两根中部含V型缺口的槽型薄壁梁组合而成,其塑性变形阶段的极限强度水平可由V型缺口关键参数c和夹角θ调控。仿真结果表明:人体模块碰撞力随c和θ增大呈非线性减小。由c=24mm的数值仿真和碰撞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两者塑性变形模式一致;碰撞力曲线吻合得较好;人体模块碰撞力峰值偏差仅为6.1%。新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碰撞吸能水平在冲击试验和驾乘过程中均符合耐撞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次第二排碰撞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颈部Fz是影响头颈部得分的主要指标。文章采用CAE软件Madymo对假人头颈部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安全带固定点位置、无安全带预张紧器及安全带限力器是第二排女性假人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侧碰撞试验中车门的运动特点,将车门运动的速度曲线简化为双速度平台曲线,使得车门运动对乘员伤害的影响可用接触时间、过渡段斜率及第2速度平台3个特征参数的变化完整地描述.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了侧碰撞台车模型,研究了3个特征参数与侧碰撞假人伤害值响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棱边强化薄壁方管的静动态轴向压溃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方管静态平均压溃力公式中的能量等效流动应力选取方法及其对理论预测结果的影响,之后结合Cowper-Symonds经验公式,导出了动态平均压溃力公式。同时基于Hypermesh 9.0建立了440A原始和棱边强化薄壁方管静动态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仿真再现了塑性变形过程和压溃力波动状况,仿真值与理论值吻合得较好,最大偏差不超过4.0%。最后,制作若干个棱边塑性应变强化的35钢方管,进行压溃试验,验证了静态轴向压溃理论的有效性,理论值与试验值之间偏差仅为7.1%。本研究为棱边强化薄壁部件的强度设计及其在车身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主要介绍了某型装甲车辆动力舱冷却空气流动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系统控制的硬件配置、测控软件的设计,并对冷却空气入口端流量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汽车座椅、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乘员约束装置都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这使得儿童乘员在乘车时,位置过低,视野不宽,安全带过于宽松,很不安全也不舒适。而且儿童的身体结构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要脆弱得多,在遇到车祸时造成的伤害也更大。所以仅采用这些专为成年人设计的安全设施来保护儿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用额外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