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预测城市主干路交通量,首先通过建立灰色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平均增长率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量的人口、经济、机动车保有量等指标,进一步以回归预测模型为某城市主干路交通量的基本预测模型,通过将多种预测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合理地预测了某城市主干路的交通量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公交区间车线路上闲置车辆的利用率,对区间车设置及其组合调度可行性、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区间车线路上车辆的运行特点,构建了区间车线路上发车场站的一组逆差函数,通过发车场站内部调度和场站之间插入空驶车次,实现了以最小的车队规模运行区间车线路的所有车次.研究了大连市某公交区间车线路.结果表明,区间车与全程车组合调度后的运行区间车线路的车辆数目获得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客运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提高城乡客运线路的运营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客运需求,同时有助于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在有效换乘路径上城乡线路"无等待"换乘,对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线路之间的换乘进行了研究。根据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换乘枢纽的功能和布局,以及城市规模形态,分别定义了有效换乘路径和有效换乘站点,分析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换乘形式,并将城乡公交换乘形式划分为城区边缘同步换乘和城区内部同步换乘2种同步换乘形式。考虑乘客出行对换乘路径的选择,以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双层优化模型,模型通过优化换乘线路上车辆到站时间来实现城市公交线路与农村客运线路间的同步换乘。其中,上层优化目标为乘客在换乘路径上的出行时间最短,下层优化目标为车辆在有效换乘站点相遇次数最多。为求解该双层优化模型,将该问题划分为不同模块,设计了对应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基于同步换乘的线路车辆发车时刻。最后,分别以城区边缘换乘和城区内部换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求解出城市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发车时刻的满意解,实现城乡客运线路间的同步换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城际公交的运营效率,对不同线路的运营车辆进行了跨线调度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车辆跨线调度的可行性,构建了各发车场站的逆差函数,通过同城市的不同场站之间及同场站的不同线路之间的跨线调度,最大化削减了城际公交线路运营的车队规模,从而节约了客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对城市Y、Z之间的城际公交线路,维持线路正常运营所需的最小车队规模为38辆,而经过跨线调度优化后,仅需32辆,优化了运营车辆数目.本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运营车辆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货车结伴行为,本文建立了一种适应于结伴货车车队的双 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高速公路货车结伴特性及其对道路交通流的整体影响.研究 表明,结伴车辆在时空上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流量较大时,车头时距分布曲线呈双峰 分布形式.同一流量时,不同长度车队间的平均速度差异较小,车队能保持较理想的速度 平稳行驶.结伴车队的存在激增了普通车辆的换道频率,改变了交通流状态,使基本图出 现明显的中断现象,当车队长度较长时,限制了同步流的产生.所提出模型刻画了高速公 路上货车主动结伴出行行为,为特殊情况下的交通流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客车侧围内板作为客车室内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乘客乘坐舒适性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有限元分析,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探讨基于蜂窝夹层结构的木塑复合材料应用于客车侧围内板的可行性。建立参数模型,选出最符合侧围内板要求的形状尺寸,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验证,为该种新型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无信号T型交叉口主路左转车辆驾驶行为对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元胞自动机无信号T型交叉口交通流模型,在开放边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左转车辆驾驶行为对交叉口车辆车均冲突频次与延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左转车辆驾驶行为与交叉口车辆车均冲突、车均延误有密切关系.在保守型驾驶行为条件下,交叉口无车辆冲突,但相比于稳重型和冒险型驾驶行为,交叉口车均延误将更高;对于稳重型和冒险型驾驶行为而言,在交叉口车辆冲突方面,冒险型驾驶行为会导致交叉口产生更多的车辆冲突;在交叉口车均延误方面,当左转车流量较低时,冒险型驾驶行为下的交叉口车均延误更高,随着左转车流量的增加,冒险型驾驶行为下的交叉口车均延误逐渐低于稳重型驾驶行为下的交叉口车均延误.  相似文献   
8.
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驾驶员动作分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载信息系统的使用,在为驾驶员提供较为舒适车内驾驶环境的同时,还给驾驶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分神问题.以多资源理论为基础,对驾驶员动作分神进行界定,选择车载收音机、CD、MP3 和导航仪作为车载信息系统研究对象,基于实验测试,定量分析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引起的驾驶员动作分神规律,并对导致驾驶动作分神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环境和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驾驶人动作分神具有显著影响,车载收音机操作对动作分神影响不大,MP3 调节时手离开方向盘时间增加超过8.56%,冲突或差错率增加9.72%,导航仪路径输入时手离开方向盘时间显著增加,冲突或差错率增加 28.17%,语音路径诱导时刹车操作差错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站快车以其运营效率高、准时性好、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交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考虑客流时空分布特性和公交车额定载客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断面最大客流量的发车频率计算方法;运用逆差函数理论,考虑多时段、场站平衡等因素,以总体车队规模最小为目标,通过小幅度调整发车时刻,提出大站快车与全程车之间车次相互借调的联合调度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开行大站快车的公交线路,与均匀发车和发车时刻调整的两种独立调度模式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联合调度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总体车队规模,为公交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大站快车以其运营效率高、准时性好、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交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考虑客流时空分布特性和公交车额定载客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断面最大客流量的发车频率计算方法;运用逆差函数理论,考虑多时段、场站平衡等因素,以总体车队规模最小为目标,通过小幅度调整发车时刻,提出大站快车与全程车之间车次相互借调的联合调度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开行大站快车的公交线路,与均匀发车和发车时刻调整的两种独立调度模式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联合调度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总体车队规模,为公交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