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0篇
综合类   2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2.
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行车和骑车人与汽车间的位置关系推算碰撞速度,对于丙现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事故现场位置参数与碰撞速度间的相互关系为汽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的再现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结果证明:这些位置参数都右以用推算汽车碰撞速度及其可能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3.
4.
玻璃碎片抛距理论模型用于推算汽车碰撞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洪国  高延令 《汽车工程》1995,17(4):246-251,211
本文研究了玻璃碎片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广抛物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了求算模型参数的方法,然后用不同方法求出一个事故案例的汽车碰撞速度。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了广义抛物运动模型可以计算事故的碰撞速度,同其它方法相比,它具有可以推算碰撞地点位置,玻璃碎片不易破坏,参数容易确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交通事故多发点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交通事故多发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3种识别方法的基本特点,并以事故数法为例说明识别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应用主动横向稳定器降低汽车侧倾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主动横向稳定器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和降低汽车侧倾角的可行性。主动横向顺置于汽车前。后轴,通过液压控制缸与车架连接,采用转向轮转角前馈控制横向稳定器,可产生克服汽车侧倾运动的反侧运动的反倾力矩。实车试验表明;稳态转向或变更行车线时,该系统可明显降低汽车侧倾角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选取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典型散落物作为试验对象,制作散落物承载装置并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车辆碰撞过程,利用VC3000加速计实时计测试验车相关运行参数,在干燥沥青路面进行散落物抛撒试验,深入分析散落物在地面的分布形态,利用ADAMS仿真分析散落物与车辆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探讨路面散落物分布场的特征参数与碰撞车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上海和联邦德国的自行车事故,探讨了自行车事故群体伤亡数的年龄结构特点。伤亡骑车人中男性大约为女性的两部,有必要加强对男性骑车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年龄为13~14岁左右群体中骑车人伤亡的机率极高,对这个年龄组骑车人施行交通安全强化教育,或许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事故现场可视轮胎印迹强度与车辆动力学特性、轮胎橡胶磨损特征及道路表面灰度之间的关联特性,提出基于车路耦合的事故现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化研究方法。通过结合动态滑动摩擦因数模型及轮胎非线性模型,建立车辆路面9 DOF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BOX惯性测量技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胎面磨损能量模型,从车路系统角度确定车辆、轮胎和路面特性对轮胎全局摩擦力及胎面磨损特性的影响。结合印迹强度特征模型提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研究方法,选取不同制动、转向角工况及3组路面、胎面特性对轮胎路面接地力学特性、胎面橡胶磨损量、可视轮胎印迹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印迹强度仅与全局摩擦力大小有关,与轮胎路面滑移方向无关;滑移工况下胎面橡胶磨损量随着全局摩擦力和滑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印迹强度变化不明显;制动力矩和道路表面灰度对产生可视轮胎印迹起决定作用,转向角主要影响不规则可视轮胎印迹的产生;前轮轮胎最先出现可视印迹,且可视印迹长度和强度均高于后轮轮胎;采取可视印迹起点作为事故车辆速度判定具有一定的误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基于可视轮胎印迹的交通事故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