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74例上皮性卵巢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中P5 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 ,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 (90 .6 2 % )高于G3级 (6 6、6 7%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的临床分期中 ,Ⅰ、Ⅱ期阳性表达为 2 2 / 2 4 (91、6 7% ) ,Ⅲ、Ⅳ期阳性表达为 35 / 5 0 (70 %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浆液性和黏液性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间 ,表达率分别为 82 .98%和 6 6 .6 7% ,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缺失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与病变进展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从上述血清宫颈癌组随机抽取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组、CIN组、宫颈癌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宫颈癌组术后1周血清DcR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宫颈癌组DcR3表达阳性率为72.5%,CIN、正常宫颈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6.7%(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R3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学检测DcR3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细胞凋亡与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STR2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浆;采用TUNEL试剂盒检测凋亡细胞,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散在分布者为阳性细胞。均根据阳性细胞的比例判定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SSTR2的表达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SSTR2表达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细胞中SSTR2的表达可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恶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与恶性程度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卵巢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本院1980年元月~1991年12月收治的33例子痫进行了分析,发病率0.2%,发病年龄平均为25.45岁。按期产前检查,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子痫发生的首要措施。如何选用治疗子痫的药物,适时终止妊娠是挽救母婴生命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阴病变及其与HPV16/18、HPV6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女性外阴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鳞癌11例,鳞状上皮内瘤变(VIN)10例,尖锐湿疣9例及白色病变1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4组外阴病变患者年龄中位数依次为:外阴鳞癌61岁、VIN 45.5岁、尖锐湿疣24岁、外阴白色病44岁,尖锐湿疣组中位年龄低于外阴鳞癌组及白色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中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②HPV16/18E6蛋白在外阴白色病变组、尖锐湿疣组、VIN组及外阴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9、3/10、8/11,外阴鳞癌组高于白色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PV6L1蛋白在外阴白色病变组、尖锐湿疣组、VIN组、外阴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4、8/9、4/10、3/11,尖锐湿疣组高于其他各外阴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在早期外阴鳞癌的阳性率均高于中晚期(P<0.05);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表达均与外阴鳞癌的组织学分级、年龄分组、绝经情况、产次不相关(P>0.05);HPV16/18E6蛋白与HPV6L1蛋白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外阴病变的发病与年龄及HPV16/18、HPV6感染有关;外阴鳞癌中HPV16/18、HPV6的感染率与FIGO分期有关,HPV16/18感染率与HPV6的感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顺铂及40nmol/L雷帕霉素+10μmol/L顺铂作用,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 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应用均可显著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两药联合作用时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显示两药有协同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雷帕霉素能使卵巢癌SKOV-3发生G1期阻滞,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率随用药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雷帕霉素和顺铂可显著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且两药联合应用时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及其联合顺铂对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SKOV-3细胞培养并分别单独加入不同浓度姜黄素(5、10、20、40、80 μ mol/L)、顺铂(10 μmol/L)及联合作用后,用MTT法检测SKOV3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姜黄素组,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姜黄素能使卵巢癌SKOV-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随着姜黄素用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 姜黄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姜黄素、顺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CB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类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卵巢癌细胞的分化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CB抗体、MMP-9抗体标记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综合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占总体细胞数的百分比进行染色判定,结合有关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CB、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腹水呈正相关(P<0.05);CB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CB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5)。结论CB、MMP-9与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两者在其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tumo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normality of cell cycle regula-tion.Cyclin D1and p1 6are key factors that have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regulating cell cy-cle,respectively.In general,itwas considered thatthe over- expression of oncogene cyclin D1or/andinactivation of anti- oncogene p1 6contribute to the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As has been re-viewed,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yclin D1or/andp1 6wa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中调亡相关基因p5 3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5 3和CDK4的表达。结果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3.8% ,p5 3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8.8% (2 2 /32 ) ,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 >0 .0 5 ) ,p5 3和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5 3和CDK4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