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虞同文:朱洪劳模工作室在上海主流媒体的主要版面上曾经做过介绍,作为交通运输专业杂志,我们还是想进一步做次报道。先请介绍工作室的基本情况。薛美根:"朱洪交通政策研究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以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市政重大工程好戏连台,地铁一号线北延伸段年内投入运营,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年内通车等等。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交通排堵保畅任务,一批市政道路交通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在年内开工建设,为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和“十一五”计划的启动创造条件。现将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工程概况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选址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及后滩地区,势必带来该区域的强势开发,并诱发世博会后远期的越江交通需求. 西藏南路新建越江隧道总体走向为北接浦西西藏南路,南至浦东滨州路-博文路,建设主旨之一是为世博会提供一条主要的内部越江通道.(见图1)隧道采用城市次干路Ⅰ级,设计车速为40 km/h.隧道最大纵坡取4.5%,内部布置单向2车道,隧道路面宽度:0.25(路缘带)+3.75+3.50+0.25(路缘带)=7.75 m,两侧各有0.25 m安全带(设防撞侧石).  相似文献   
4.
一、新城规划定位的思考1.上海城市发展回顾建国以后,上海城市发展经历了学习苏联城市发展模式发展卫星城,中心城区发展轻纺工业,拓展城市空间发展南北两翼,发展浦东新区,中心城和新城组团式城镇体系,到目前的大浦东、大虹桥发展概念。上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工作和交通的协同,是城市发展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新城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导向、土地利用和交通的支撑,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中心城内环线以内的高架道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地定位为城市主干路,由于其连续流快速交通.大容量的特征,在上海市道路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整个高架道路加快速路系统,共承担了上海市中心城60%以上的标准车公里。其中,在中心城区包括内环线在内,高架道路已占有全市30%~40%的标准车公里。因此,为内环线以内高架道路的交通“排堵保畅”,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